第14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周三開幕 百名藝術教育專家齊聚香港

呂書練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下稱「中國文聯」)、香港文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第14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下稱「藝術論壇」)將於本周三(9月20日)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開幕;本届論壇以「固本鑄魂⸺─藝術教育與中華民族精神之培養」為主題,廣邀兩岸四地包括香港、內地、澳門和台灣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工作者、專家與學者約160人出席,共同探討藝術教育的時代風貌、發展方向、價值追求,為新時代中華文化傳承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第14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海報。

專程來港出席本届「藝術論壇」的嘉賓包括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兼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辦公廳主任鄧光輝、中國文聯港澳台辦公室主任董占順、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周由強、台灣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王吉隆(綠蒂)、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理事長李自松等。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兼副主席李屹將出席論壇。圖為他在2021年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工作報告。

將在論壇發言的知名學者和專家包括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教授孫媛媛、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兼教授彭鋒、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授古麗米娜‧麥麥提、中央美術學院美育研究院院長兼教授宋修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鄭培凱、香港設計及創意產業總會主席劉小康、香港知名歌手兼作家陳美齡等。作為主辦方兼活動主場的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執行會長李秀恒,以及三位常務副會長:身兼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的霍啟剛、著名京崑表演藝術家鄧宛霞、著名畫家林天行等也將出席。

香港文聯領導層全部出席本届藝術論壇。圖為(左起)李秀恒、馬逢國、霍啟剛、鄧宛霞、林天行在疫情期間積極投入抗疫工作,向文化藝術界人士發放抗疫物資。

據悉,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將以視頻方式在閉幕晚宴上致辭。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紫荊文化集團總經理文宏武、香港文體旅遊局局長楊潤雄、香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張國義、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殷汝濤等將出席。

「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是中國文聯對港澳台地區交流的品牌項目,旨在發掘、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和探索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規律,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發展格局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擴大和加強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文藝交流,增進文藝團體和文藝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文藝發展。

首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2009年在海口舉行。

首届「藝術論壇」由中國文聯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於2009年2月23至2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開幕。130 餘位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文藝界專家學者和嘉賓出席,針對論壇主題「影響與交融——當代中華藝術的多點透視」,與會專家學者就全球化趨勢與中華藝術發展戰略、當代中華藝術的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當代中華藝術的人文精神和審美價值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誠如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在賀信中指出:「面對當今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日益激烈的競爭,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大潮,面對日益增長的社會文化生活的需要,如何找準中華文化發展的方位,永葆中華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是中華兒女特別是文藝工作者的共同課題。」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

首届論壇取得成功。自此,論壇依次在內地、台灣、澳門和香港輪流作為主場,每年舉辦一次,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文藝理論和學術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邀請各地中華藝術踐行者、研究者和管理者齊聚,分享在創作、研究和傳承方面的經驗,並共商合作,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中華地區得以創新發展,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魅力。

論壇每年設置不同主題,形式主要包括開、閉幕式、主論壇大會發言、分論壇討論、出版論文集、配套展演活動等。參加者為內地與港澳台地區從事文藝工作且在本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及文化管理者。與會藝術家和專家學者涵蓋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書法、雜技、電視等藝術門類。下面是過去13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主辦場地及論壇主題:

  • 海口(2009):影響與交融──當代中華藝術的多點透視;
  • 台北(2010):青年與中華藝術的未來;
  • 澳門(2011):傳統與融匯──全球化背景下中華藝術的發展和未來;
  • 香港(2012):文化交融與藝術發展;
  • 承德(2013):凝聚與提升──中華文化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力;
  • 台中(2014):根脈與夢想──中華文化藝術及其當代復興;
  • 澳門(2015):造型藝術與中華美學精神的育成;
  • 香港(2016):舞台藝術與中華文化形象;
  • 哈爾濱(2017):文藝評論與中華文藝的創新發展;
  • 台北(2018):起承轉合──傳統文化的傳播匯流與創新轉化;
  • 澳門(2019):全媒體時代的藝術與文學;
  • 北京(2021):青年與中華文藝之未來;
  • 中山(2022):女性藝術與藝術女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