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重溫系列之六:國畫書法融入布景 舞台盡顯華夏意蘊

《鐘聲迴響》文藝晚會另一點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別出心裁的舞台布景:將平面的藝術融入立體的舞台中,當中包括本港五位知名畫家的國畫作品、古今攝影作品、書法、雕塑以及電影片段,部分作品更利用電腦技術製造特別效果,予人印象深刻。這一重任落在舞美燈光/平面設計李衛民身上,為此,他和執行導演傅月美親自拜訪畫家們,商量選用他們的畫作及如何配合演出需要。

與此同時,李衛民也選用部分香港早年的黑白攝影作品,表現香港的歷史變遷和發展。令整個舞台充滿濃郁的香港風情同時,又增添了華夏意蘊。東方文化之美在這一次演出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現。不過,他在演出後跟筆者分享設計背後意念時,卻謙虛地說,主要還是讓作品說話,由觀眾自己評說。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些經過跨界再創作的舞美作品,它們令舞台演出猶如流動的畫展。

這幅「如水無形」(Be water)般的布景是李衛民用電腦技術製造的水墨畫特效,用以配合李小龍功夫。(香港文聯網)
武俠小說大家金庸以自己的14部作品名稱第一個字組合成的兩句詩詞成為第一幕「武者」布景之一。李衛民透露,是編劇何冀平的主意,由晚會監製陳健彬揮毫成書法。(香港文聯網)
傅月美(左)、李衛民拜訪年逾八旬的畫家益行(中)。(香港文聯網)
益行的畫作為第五幕《菊韻》拉開序幕。(Priman LEE)
鄧宛霞演唱崑曲《牡丹亭‧遊園》的舞台布景是李衛民利用電腦特效再創作:燦爛的香港市花洋紫荊。(Priman LEE)
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攝影特效,用以配合謝曉瑩演出的粵劇《白蛇 ‧ 遊湖》。(K B Chan/香港文聯網)
傅月美(左)、李衛民拜訪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中),商量選用其畫作。(K B Chan/香港文聯網)
李衛民採用林天行四幅不同季節的荷花畫配合歌曲《四季天》的演繹。這幅「盛荷」染紅了舞台。(香港文聯網)
林天行另一幅荷花畫作。(香港文聯網)
冬天來了,再美的荷花也抵受不了天氣的襲擊。(香港文聯網)
李衛民(左)、傅月美拜訪畫家黃孝逵(中) 。(香港文聯網)
黃孝逵有關西貢六角柱石的畫作成為第六幕「聚力」的布景之一。(Priman LEE)
文藝晚會監製陳健彬和畫家沈平在「筆墨丹青繪灣區」畫展上。(香港文聯網)
沈平取材自旺角和油麻地街頭的畫作巧妙地融入《送外賣》選段的布景中。(Hiro Graphics/香港文聯網)
沈平有關天星碼頭的畫作襯托着這群舞者。(Hiro Graphics/香港文聯網)
監製陳健彬拜訪畫家王秋童(左)。(香港文聯網)
王秋童的都市水墨系列畫作令舞台充滿生氣。(K B Chan/香港文聯網)
王秋童的「紅色」維港畫讓人看到希望。(K B Chan/香港文聯網)
利用電腦技術製造的特別效果,令舞台演出仿如流動的畫展。

演出結束後,畫家益行給執行導演傅月美發來信息:「在您們的推薦下,使我有機會在這個藝術盛會中盡一點微薄之力,這是我做夢亦想不到的事!而且,在燈光背景下,比我的拙作生動有趣!再次感恩您們的厚愛!我會好好檢討畫藝上的不足之處,汲取各方面的精華,人生學到老學不盡,讓餘生更充實!我欽佩您們的專業水準!短期內濃縮了『鐘聲迴響』的內涵,那鐘聲敲出獅子山下香港人恆久的心!」

編撰:呂書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