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師傅夏中建巧手紮作四十年:十層八層樓高的聖誕樹我也紮過!

「入行多少年呀?剛剛好,今年是第四十年了。」紙紮師傅夏中建聲如洪鐘,談笑風生,與他示範紮手提花燈時的恭默守靜判若兩人。

夏中建父親夏國璋享「香港獅王」美譽,自己雖出身舞獅世家,卻沒有繼承家族衣缽。問夏中建為何入行,他笑道,自己是小兒子,沒有舞獅頭的份,只能收獅頭,卻也因此收出感情來。

「家裡兄弟多,個個都想舞獅頭,威風嘛,我是最小的,只能幫忙收拾架生,修理獅頭。幸好我自小喜歡民間藝術,慢慢地也對紙紮產生興趣,後來就去拜師學藝。」父親貴為十屆「獅王」,鼎盛時期徒弟過萬,獅頭需求甚殷,然每獅頭動輒五千多元,在當時並非小數目。「那時候國內還沒有紮獅頭工藝,我們都是在香港訂製,每年至少用三四十隻獅頭,即是二十萬,八十年代這金額可在西環買到一層樓,或者給到一家地舖的首期了。」說着說着,猶如道出舊時香港民生故事。

家中生意的實際需要,加上自身對紮作感興趣,夏中建由此一頭栽進紙紮行業。可別以為他只懂紮獅頭,跟隨有「花燈大王」之稱的梁有錦學藝,周身刀,張張利,供燈花炮,甚麼都得做。「這就是所謂『全科學徒』,甚麼都要紮,先人祭品也要做。萬聖節紮科學怪人、木乃伊,聖誕節紮聖誕老人、聖誕樹,十層八層樓高的聖誕樹我也紮過。」

紮作藝術種類不勝枚舉,常見如燈籠、獅頭龍頭、花牌、風箏等,皆蘊藏豐富的民間智慧與誠摯的祝福。夏中建練就的不僅是一雙巧手,還有尊重傳統的精神。問到最喜歡紮的類型,他毫不猶豫的說:「一定是花燈!花燈是喜慶的東西,帶給人歡樂,收的也是開心錢。而且做花燈需要無限創意,不是師傅教你紮的那個樣子,之後就一直紮出那個樣子,倒模式的作品沒人想要的。」

紙紮跟其他工藝一樣,要求創作者沉思鑽研,靈活變通,更要與時並進,工多藝熟如夏中建,也要不斷尋求創作靈感。「我逛街時甚麼都看,太太常常笑我多事,其實所有看到的東西,都可以化成靈感,令我對紮作有所構思。」

以眼前逾四米高的開運招福大花燈裝置為例,就有別於傳統花燈紅彤彤的色調,而是採用淺紅淺橙較溫和的顏色,配以簡單線條鉤勒出的老虎圖紋,更為特別的是燈籠的燈臂設計,「它類似法國的夜光杯杯耳,有寶石的色彩,上方配以中式孔雀圖案,是中西結合的作品。」夏中建介紹,如此顏色與圖案配搭,乃他的初次嘗試,卻也印證了其保存傳統手藝,同時追求創新的紮作風格。

紮作技藝於2017年成為首批登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傳統產業之一,受到官方認證,但大眾對此仍了解不多。夏中建過往多次免費開辦工作坊,自備材料讓公眾體驗紮作,只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在香港這日漸式微的傳統工藝。目前,他除了堅持紮作,力所能及之時,亦盡量傳授技藝。「做了四十年,在紙紮行搵到一碗飯食,我覺得已足夠了。只要有心,哪怕你是小朋友,都可以來學。」

來源:橙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