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雪:荔枝與龍眼

本文作者秦嶺雪

(一)

歷史上最有名的水果,除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應該就是荔枝了。

唐有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宋有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但願長作嶺南人。」

廣東的早熟品種就叫「妃子笑」。我常納悶,怎麼沒有「嶺南人」呢?更加煊赫的品牌是「增城掛綠」。果皮綠中掛紅,滋味醇厚,的確不俗。四川、廣西也產荔枝,但我沒有品嚐過。

《荔枝圖》 文徵明

每年蟬鳴時節,令我懷想不已的是潮州五娘綉樓上投下來的那串耀眼的甜到入心入肺的佳果。

因為這正好撞到咱泉南人懷裏。

請看泉州梨園戲《陳三五娘》這一幕:

陳三拍馬經過樓西,五娘投下手帕荔枝。

陳三唱:

荔枝手帕,寄許深意,未知何日,未知何日得全佳期。

這是收穫了愛情。

接下去,五娘唱:

心慌忙,如在夢裏。細思量,無限羞意。

(接唱:一場好事真巧奇,有緣哪怕隔在千萬里。)春啊!你莫得亂猜阮心意。

無限美妙的瞬間,春心萌動,人性突破了封建禮教的樊籬。

比起杜牧刀鋒般的尖刻犀利,比起蘇東坡的失意與曠達,《陳三五娘》所傾訴的是那個時代革命性的啟示。

《陳三五娘》

潮州也盛產「妃子笑」與「糯米糍」,與深圳寶安一帶無異。「糯米糍」,個小、渾圓、皮薄、核小,汁液豐富,果肉軟糯香甜。這是南粵名品,不知五娘投下是不是「糯米糍」?

泉州府本地並不盛產荔枝。鄰近的永春、莆田均有佳品。漳浦最大宗,有大片的荔枝林,且質優。六十年代,舅父出差漳浦,買了一麻袋「黑葉」背到泉城送大姐,斯時沒有冰箱,老舅教以一法:清水加鹽浸泡,放入床底,可保鮮數天。全家吃個不亦樂乎。但自此,我對荔枝再無驚艷之感。

最難忘的還是南安鄉下祖厝前後那幾棵老樹,結果稀疏且高不可及,總盼望小叔興至爬上樹摘幾個分享。荔紅時節,豔陽下知了拉長聲音吟唱,野草茂盛,各種瓜類開了花,淺白淡黃,清風徐來······

 

(二)

常對廣東的朋友說,論荔枝,你們勝一籌,蓋因地氣暖也。說到龍眼,貴鄉就得退避三舍了。

粵省名品叫「石峽龍眼」,與大宗出口的泰國龍眼,在我看來,皆平平無奇。

吾鄉「東璧」,堪稱世界第一。

灰色的外殼,略硬而有斑點,外觀獨一無二,一看驚為天人。剝開,一種微妙果香縈繞鼻端。果肉乾爽,並無汁液流淌,所有玉液皆深藏內斂,猶如道行高明的大德,靜待俗眾叩問。老樅就在開元寺內。到底從何而來,又如何落在這桑蓮法界?令人無限遐思。

石峽龍眼

現在市場供應的皆屬嫁接移種,祖脈雖一而分枝各異,略無老樹風味。

舊城老宅有不少百年老樹,老幹虬枝,肌體皴裂,鏽跡斑斑,螞蟻在上面築巢。每年夏季仍開着淡黃的小花,仍有許多小蜜蜂蹭着花朵兒。余有句云:「龍眼花開蜂振翅」。老樹新花,生生不已,令人對豐碩的收成仍充滿期待。

龍眼熟了,已屆酷暑。黃昏時,一家大小圍坐井台上,打幾桶水,摘十串八串泡在木盆裏,洗淨而食,清甜中帶有涼氣。此情此景與古詩中兒女燈前同樣溫馨。

吾鄉龍眼果期長,國慶節前後仍有掛果的。老屋井台邊三株屬晚熟品種,而且似乎隨着樹齡優化,愈見好味。前十數載小侄假期回鄉,總不辭辛苦連枝帶葉背一些回來。佳節得享鄉味,真是幸事。

泉南人將龍眼分為兩大類:「福眼」與「蕉眼」。「福眼」粒大肉厚,是烘製龍眼乾行銷五湖四海以至外洋的好材料。「蕉眼」個小,品種繁多,其味各勝。一般只有三五株,藏於深巷大宅。以前洪衙埕鄭府就有幾樅。肉脆而甜,核小而紅,無以名之,就稱為「紅蕉」吧,別來也已五十載了!

秦嶺雪   二零二二年六月十七日

 

作者簡介:

秦嶺雪,一九四一年生,福建南安人。現居香港。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書協會員。著有新舊詩集《情縱紅塵》,《蓓蕾引》等五種。藝評集《石橋品滙》,《岩雪詩話》等四種。另有書法集三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