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最新科幻小說《天使時代》香港書展亮相

繼《流浪地球》後,香港中和最新推出劉慈欣的第二本中短篇科幻小說集──《天使時代》。

書中收錄八篇劉慈欣中短篇作品,包括中國科幻銀河獎得獎作品〈鏡子〉,銀河獎讀者提名獎〈人和吞食者〉、〈詩雲〉,「末日三部曲之二」的〈微紀元〉,以及渴望飛翔的〈天使時代〉等。

有鏡像世界中運算得知的未來,有無意改變了歷史引致人類歷史走向的轉變,有後太陽系時期人類生存的掙扎與探索,也有基因改造對於生存與倫理的探討。不同的作品,共同指向的,是關於人類與文明的存續。

劉慈欣為這本書親自撰寫序言,剖析個人創作心境。以下文字節選自本書序言〈我在努力想像渺小與宏大之間的關係〉:

這本選集中收錄了我的八篇科幻小說,這些小說大多發表於十多年前,那時,科幻小說在中國還是一個十分邊緣的存在,讀者很少,不被人注意。在中國,科幻小說是一個外來的東西,中華文化中沒有出現過科學幻想的因素。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人們祖祖輩輩過着一種緩慢的、少有變化的生活,人們的潛意識中,生活的面貌將始終如一。在中國的歷史中,「未來」這個詞大多出現在同樣是外來的佛教文本中,現實中的人們很少去思考和關注未來。

但近年來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整體上進入了快速的現代化進程,我們周圍的一切每天都在發生着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對於中國人來說,「未來」突然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前方,且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古老的中國也突然成為一個極具未來感的國度。在這種情況下,科幻小說現在在中國受到空前的關注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

科幻小說是可能性的文學。它把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排列出來,讓讀者欣賞,讓我們對各種可能性做好心理準備。但具體到哪種可能性是最有可能變為現實,不是科幻小說能夠指明的。準確地預測未來是十分困難的,我們今天所面對的未來並沒有被準確地預測過,不論是科幻小說還是未來學家都沒有準確地預測過今天的樣子,未來也同樣是神秘莫測的。

我去歐洲和美國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What makes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Chinese?”從我自己來說,我從來沒有有意識地,或刻意地使自己的科幻小說中國化。這本選集中的小說,涉及到科幻小說的各種題材,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這些小說中所描述的主題,都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東西;而其中的挑戰和危機,也是人類所共同面對的。事實上,當你閱讀和創作科幻小說時,你的感覺會自動地脫離了種族和國家的局限,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在你的新視野中,人類自動地成為了一個整體,而不是被種族和國家所分割的不同的部分。即使是你所讀或寫的科幻小說只描述一個很小的故事,只有一兩個人物,仍然會有這種感覺。我認為這也是科幻小說最值得珍視的一個方面。

但我畢竟是一個中國人,不管我是不是刻意去做,這些小說中,不可避免地帶有濃重的中國色彩,中國的文化、歷史和現實也會深深地滲透其中。

中國新一代人的思維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他們的目光漸漸從周圍現實而瑣碎的生活,投向遙遠的星空和未來,他們開始更多地把自己看作全人類的一員,而不僅僅是一個中國人,他們也開始關心自己的祖輩很少關心的那些終極的問題,關心人類和宇宙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將深刻地影響着中國,甚至人類的未來。而這本書中的科幻小說,就是這種思維方式變化的生動體現。

來源:橙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