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影创办人黄百鸣:见证业界谷底反弹

香港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攀上高峰,为香港赢得“东方荷里活”美誉。坊间更云“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证明港产片风靡全球。可惜在97回归前香港电影业被盗版拖垮,陷入冰河时期。香港东方电影创办人黄百鸣接受《香港商报》记者专访,讲述香港回归25年来电影业如何由顶峰滑落至谷底,及至2003年CEPA签订后,受惠合拍片条款,随内地电影票房一同起飞,谷底反弹。黄百鸣先后制作《叶问》及《风暴》电影系列,他以自身经历剖析香港电影如何走出冰河时期,并见证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的经过。

黃百鳴縱橫電影界四十載,見證香港電影的起與跌、悲與喜。

1980年黄百鸣与麦嘉、石天成立新艺城影业,80年代出品《最佳拍档》、《英雄本色》及《开心鬼》等脍炙人口的电影系列。后来,麦嘉与石天有感香港电影发展已到顶峰,1991年结束新艺城业务。黄百鸣认为香港电影仍有可为,于是成立东方电影,1992年出品由他监制的贺岁电影《家有囍事》,破香港纪录取得4900万港元票房,证明他对电影的坚持是正确的。

黄百鸣表示:“《家有囍事》直到现在每到农历新年电视必定重播,很多香港人不止看过一次。”可惜香港电影业的光环,维持到1995年便被“盗版”摧毁。黄百鸣指出当年盗版光盘在港无孔不入:“以往新片在星期六先上午夜场,目的是测试观众反应,之后可马上作最后调整,赶在下一个周四正式上映。盗版出现以后,不法分子在午夜场偷拍录影,到下周一翻版光盘已在全港有售,较正式上映更快更早。业界于是取消午夜场,却因此失去修正影片的机会,对后期电影发展影响深远。”

1997年香港回归,全港市道兴旺,唯独电影业却全面萎缩:“不单止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甚至全世界亦有香港盗版电影,对港产片的海外销售造成严重破坏。”当时香港电影外销不包括内地,但内地同样有香港盗版电影,黄百鸣苦笑指这也有好处,可以使内地观众提前认识香港演员,为日后北上发展埋下种子。1999年演艺界举行“打击盗版大游行”后,政府立例管制,盗版集团有所收敛,不过电影业已是五劳七伤。

CEPA为业界带来转机

回归后,2003年夏天,香港电影出现再次起飞的曙光,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允许香港公司在内地以合资形式从事音像制品的分销业务。

黄百鸣指出自此香港电影在内地上映可参与票房分帐,虽然合拍条例规定戏中要有三分之一内地演员,电影故事亦要和内地有联系等条款,但CEPA仍对香港电影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黄百鸣表示:“2004年香港全年电影票房20亿港元,2003年内地电影票房全年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CEPA签订后首年,即2004年,内地票房达15亿元人民币,涨了50%,之后更是每年几何增长,从15亿飞升到23亿、32亿、60亿、100亿、200亿,到去年全年达600亿元人民币票房,并且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自2003年起,內地與香港簽訂了多份CEPA補充協議,令兩地經貿關係更緊密。圖為2007年國家商務部時任副部長廖曉淇(右)與香港特區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左)簽訂補充協議。

黄百鸣忆起2000年到北京参加聚会,当时港产电影受尽盗版打击,他上台发言时曾经毫不客气地指出:“内地民众看电影,只有10%观众是买票进戏院看,其余90%都看盗版。”身旁一位内地行家幽默回答:“黄先生,你说错了,不是90%看盗版,是95%。”黄百鸣即时回应说:“只有5%观众看正版亦有如此票房成绩,内地市场的发展潜力真的无可估量。”如今内地经济发展快速,电影业成熟,观众追求的是戏院内那种震撼的视听享受,已没有多少人看盗版,票房自然继续飞涨。

回看香港市场,在CEPA签订之前,全年票房约20亿港元,时至今日,全年票房还是20亿港元,原地踏步。黄百鸣坦言CEPA的出现,让香港电影得以进军内地,成功翻身:“以我为例,当年在内地面对的虽然是一个陌生市场,但同时是一片新天,要看你能否把握机会。CEPA落实后,公司CEO施南生提议找导演徐克开拍《七剑》,由于剧本很好,适合在内地试水温,于是选定在天山拍摄。”

《七剑》内地票房高香港10倍

《七剑》的香港票房约800万港元,内地票房则是8000万元人民币,相差10倍。由此可见内地市场潜力之巨大。黄百鸣不讳言:“以往港产电影没有内地市场,香港本土是最大的市场,第二大市场是台湾,之后是新加坡、星马泰及韩国,当时内地市场还未成熟,但已有香港10倍的票房,绝对值得认真开发。”《七剑》取得理想成绩后,翌年黄百鸣开拍了改编香港经典漫画的《龙虎门》,内地票房6000万元人民币,第三年开拍警匪片《导火线》,只收到4000万元人民币,收入每况愈下。

黃百鳴以《七劍》試內地市場水溫,結果取得8000萬元人民幣票房理想成績。

当时黄百鸣为了解内地观众的口味,而不断尝试风格:“经过数年摸索及分析后,发觉要攻占内地市场,必定要拍和内地风格不一样的电影,如拍古装戏肯定不够内地拍得好;战争片香港人也是拍不来;爱情或校园片,因两地文化差异,难以引起观众共鸣。功夫片是香港的拿手好戏,香港龙虎武师很出色,于是决定开拍功夫片。”

构思开拍新人物功夫电影

黄百鸣坦言,以往的功夫英雄,如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霍元甲等,形象都很鲜明,如要再拍功夫片,取材必定要是新故事和新人物,让观众无从比较,而叶问的咏春故事正是最适合的题材。黄百鸣于是约见叶问的大儿子叶准师傅,他忆述:“当时问及叶师傅版权的问题,他发现之前与另一间公司的版权合约原来已经过期,当年79岁的叶准师傅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父亲的故事改编为电影,于是决定合作开拍《叶问》。”

黄百鸣说,选用甄子丹饰演叶问,是因为当年在天山拍《七剑》时,二人已经结缘:“《七剑》拍摄场地偏远,很多演员如当天没戏份,就会飞走参加其他工作,只有一位演员由始至终待在拍摄地点,有时还帮忙剧组拍摄工作,那就是甄子丹。我开拍动作片,一定要找一位敬业乐业、不怕辛劳的演员,于是便与子丹一口气签了三部电影,每年一部。”

《叶问》跻身亿万票房俱乐部

《叶问》于2008年上映,票房过亿,当时内地的亿万票房俱乐部被冯小刚、张艺谋等导演雄霸,成龙的电影亦只有七八千万元人民币票房。《叶问》不但票房创佳绩,更荣获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殊荣。《叶问》的成功为黄百鸣注入了强心针,他立刻开拍《叶问2》,票房翻了一倍,达2亿元人民币。

甄子丹亦因“叶问”一角红遍内地,赢得“宇宙最强”称号,片约不断,档期紧密,黄百鸣等了多年才等到对方开拍《叶问3》(2015年上映)及最后一集《叶问4》(2019年上映),系列的第3及第4集票房分别达到8亿元人民币及12亿元人民币,令《叶问》成为了“神级”的合拍片系列。

黃百鳴監製、甄子丹主演的《葉問》系列,4集累計票房收入23億元人民幣,甄子丹亦憑此電影系列蜚聲海內外,贏得「宇宙最強」稱號。

黄百鸣称:“我与子丹是相辅相成的,由《七剑》开始签下他,也看准了动作片的市场,需要一个动作演员配合,当初签下甄子丹很多人不看好,结果我们的合作很成功。”

《叶问》的佳绩,证明了黄百鸣的眼光,也令他思索出内地市场的口味,于是抓紧机遇开拍另一系列的电影:“适逢导演林德禄有意重返影坛,我提议他拍摄擅长的故事,他曾在廉政公署(ICAC)工作,没有人较他更熟悉这个题材,当时内地正进行反贪,相信这题材会受欢迎,而且内地制作人亦未必会拍这类电影。”

黄百鸣与林德禄炮制了由古天乐当主角的《风暴》系列(内地称《反贪风暴》),一拍就是5集,由2014年上映的《Z风暴》票房9500万元人民币,到去年12月公映的《G风暴》收6亿3000万元人民币。黄百鸣坦言:“这两个系列证明了香港电影是可以在内地取得成功的。”

《風暴》系列第一集《Z風暴》票房95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續集《S風暴》票房2億元;第3集《L風暴》票房4億元;第4集《P風暴》票房8億元。最後一集《G風暴》去年12月上映,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內地票房仍有6億3000萬元,成績亮麗。

【业界历史】签署CEPA助业界进军内地

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CEPA细节虽然以经贸关系为主,但在正式签署前加入了电影的内容,并在同年9月加入“附件”,内容主要是允许香港公司在内地以合资形式从事音像制品的分销业务,港方可以控股;香港影片、内地与香港合拍的影片均视为国产影片发行,不再受进口配额的限制;香港公司可以以合资、合作方式建设或改造影院,并允许港方控股。CEPA虽然是在2004年1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但实际上香港电影从2003年7月已经开始获放宽限制而陆续进入内地市场。

【开拓市场】融入大湾区 发展粤语文化电影

展望香港电影未来的发展,黄百鸣称:“香港电影有自己的个性,粤语文化是香港的特色。虽然合拍电影出现之后,为了适应内地文化而在题材上作出改变,但我很幸运,功夫电影和反贪电影,都是以本地风格来写剧本,却同样受到内地观众喜爱。九十年代的《家有囍事》于内地上映,在南方尚算受欢迎,惟北方观众却难以接受,因看不懂笑点。文化差异使很多粤语片在内地未能取得好成绩。”黄百鸣表示随着大湾区的成立,转机亦出现,大湾区有8000多万人口,他们以粤语为基础,市场较香港大10倍,他建议香港继续创作擅长的粤语文化电影,在大湾区应可取得不错的成绩。

黄百鸣解释:“虽然内地北方制作电影较南方出色,但广东省才是全国电影的粮仓,全国票房排名第一,所以可考虑与大湾区不同的城市合作开拍粤语文化电影。香港电影可以走两条路,大型制作选择合拍方式,至于以大湾区为目标市场的,则可拍粤语文化片种,大家同声同气,会喜欢看,也可以给予新导演、新演员机会。现时如只拍在香港上映的电影,制作费不会太高,造成很大限制,大湾区市场的出现,给予粤语电影更大的机会,毕竟市场决定了制作费。” 黄百鸣补充,特区政府新成立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他期待这个专门的政府部门能将电影、体育、音乐、出版等业界推动起来,让香港逐步建设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近二十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电影”之合拍片

自CEPA签订后,共有13部合拍片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殊荣,可见CEPA不但为香港电影带来进军内地市场的契机,合拍电影的艺术性亦不断提升。

来源:香港商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