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共話「香港電影的穩發展與再出發」

7月28日,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主題為「香港電影的穩發展與再出發」的研討會在北京舉行。17位內地與香港資深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參會交流,在時代語境和歷史格局中,觀察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香港電影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的現象,分享對香港電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為香港電影創作、產業擘畫、文化意識與美學思想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本次研討會是「香港影像:輝煌歲月 美好未來」香港電影學術系列活動之一,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攜手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寰亞電影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在線上多個平台同步直播。

 與會嘉賓合影。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林雅雯表示,希望通過主題為「香港影像:輝煌歲月 美好未來」的學術系列活動,匯聚內地與香港的電影學者和業內專家,一起回顧多年來香港電影的成就,並展望香港電影如何在堅實的基礎上穩步發展,再創高峰。

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主任周星認為,此次學術活動為認識香港電影提供了更為寬闊的空間氛圍。「香港電影」已經不再是過去單一談論狹義的地域特色的香港電影,而是有宏觀融入中國電影大趨勢的創作概念,包括從合拍片到融合創作的電影。從《建軍大業》到《紅海行動》再到《長津湖》等,香港導演們參與創作的中國新主流大片一次次突破票房高峰,為觀眾津津樂道,香港電影也為中國電影市場突破類型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借鑒。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學術顧問胡克表示,香港電影確實是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總結。香港電影也許沒有完整的電影美學體系,但是它有非常豐富的電影美學經驗,這些經驗在世界上是比較獨特的。香港電影的美學追求,是和它的技術、藝術完美統一的。香港電影是實踐第一,在通過具體的片場製作來體現美學追求,並在電影中具體呈現。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副會長趙衛防談到對當下電影的思考和觀察。在他看來,當下的新浪潮電影,就是依託「港味」的表達,題材比較豐富,思辨比較深刻。在表現形式上、類型上進行對接,獲得思辨價值,成為構建華語文藝片的重要組成,使得香港電影雖然低迷但是並不缺乏人文向度。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副主任李道新以香港第二波新浪潮電影中年輕導演的作品《龍虎武師》《七人樂隊》等為切入點,探討「香港電影與懷舊的未來」。他提出,第二波新浪潮中的年輕導演,在努力地追求「港味」的過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種生存策略、藝術創造和身份的自證路徑,他們的所作所為是一種香港電影懷舊的未來。

《龍虎武師》。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圖書館館長,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副主任王海洲對香港電影走過的百餘年歷史進行了回顧和展望。從歷史線上講,香港電影從誕生之初就堅持著引人向善的主流意識,秉持文藝載道,道德教化的藝術觀。展望未來,香港電影將立足於香港的歷史和現實,繼承香港電影中間有利經驗,面向世界,向世界講述中國的香港故事,成就中國的香港電影。

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執行主任張燕從鏡像敘事、文本、文化等層面對香港警匪片進行了剖析。她認為,香港警匪片所帶有的「港味」特質和審美文化,可以作為重要路徑和載體,把中國的電影文化向海外輸出。未來香港警匪電影在創作中,應堅持其獨特性,並不斷地發展和創新。

香港影評人,編劇、攝影、紀錄片導演,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學術顧問何威從歷史角度分析了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的關係。他認為,港產電影應該成為大灣區電影,或者是歷史文化的一個代表。而未來的大灣區電影應該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文化代表之一,這才是港產電影的定位和使命。只有如此,香港電影才有機會迎來它更加重要、更加輝煌的時代。

據介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還將與百老匯電影中心攜手呈獻「歷久彌新·經典永存」香港主題電影展,放映7部經典香港電影的修復版本。8月,創意香港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獲得北京國際電影節特邀,將獻映8部香港電影。9月,香港駐京辦還將在內地13所高校舉辦香港電影觀影會暨專家講座,增加青年對香港電影的認識與興趣。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