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琴聲25 載 – 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教育發展與展望”系列線上對談

葉思思
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WFIMC) 副主席
華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
哈爾濱勳菲爾德弦樂比賽執行總監

 

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由華南師範大學國際合作交流合作處發起,與新媒體“今日音樂”合作完成的粵港澳大灣區交流項目“灣區琴聲25 載 – 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教育發展與展望”系列線上對談自11月25日起線上播出。

該項目由葉思思擔任採訪人,採訪了香港藝術界的代表人物,講述香港回歸後,粵港澳三地在藝術教育和交流經歷的變遷以及所建立的成就,同時該項目希望以本次線上訪談為基礎,在大灣區建立起一個給予粵港澳三地藝術群體互相分享表演藝術、交流教學理念、促進合作共融的平台, 攜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講好粵港故事、灣區故事。

本次訪談邀請的代表嘉賓不僅來自香港高校的藝術代表,也包括香港的頂尖藝術團體。其中,來自香港演藝學院鍵盤樂系主任郭嘉特教授回顧了香港演藝學院一直以來與內地建立的交流,指出大灣區區域內教師及學生應該多組織交流與觀摩,因為音樂教學是需要不斷的學習中成長。香港演藝學院一直以來都通過不斷邀請大量國際頂尖大師及教授舉行講座,並依託學校多元化學科設置, 為在校藝術範疇頂尖人才提供接軌國際的視野以及多元文化碰撞的平台。

香港著名作曲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副院長陳永華教授回顧了香港主辦的兩次世界級國際現代音樂節的經歷,作為國內首個舉辦國際音樂藝術文化交流大型會議的城市,香港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的認同認可。陳教授認為未來音樂通識課程應該普及到每一所大學,要培養國際化的人才,音樂藝術文化的普及至關重要,因為音樂不僅可以調和性情,還可以製造一個和諧友誼的環境。學習音樂除了可以提供很好的精神滋養,更是與世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我們作為音樂家在追求藝術境界的同時,應該多將音樂的喜悅與人分享,用音樂服務人群服務社會,不分種族年齡。 他還說要改變社會,除了經濟發展蓬勃,更要提升“軟體”工程,大學之所以稱為大學,不是因為有大樓,而是因為有“大師”。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梁寶華教授特別介紹了他帶領創造的三款用於推廣粵劇文化及幫助學生以科技實現粵劇器樂合作,動作評核的軟體。這些軟體已經廣泛在香港以及大灣區不同的中小學進行試點,並得到一定的成效,是將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粵劇傳承的重要傳播方法。他作為第一位當選國際音樂教育學會主席的中國人,在任職的未來兩年,將會主要提升音樂學科在世界範圍內的重視程度,減輕社會面教育將音樂產業化,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他認為,音樂對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很多時候政策的制定者,應該重新檢視音樂藝術在人生以及社會有一些什麼樣的價值。

香港管弦樂團的第一副首席梁建楓先生作為新任香港藝術發展局音樂界的代表委員,講述他成立的香港樂團和青年管弦樂團在慶祝香港回歸這一年的系列活動,提到成立管弦樂團的初衷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給予青年人發揮,還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自我價值認知以及團隊精神。疫情之前,他就帶領團隊到內地超過40個城市進行巡演,誇讚內地在音樂場地的基建發展的非常快。

香港芭蕾舞團行政總監李易璇女士(前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講述了她在大灣區多年的工作經歷,介紹了香港芭蕾舞團在疫情期間如何克服場地排練的苦難以及發展線上課程獲得世界範圍關注的經驗。她認為灣區內應該開展針對青少年及大學生的文化藝術實踐活動,因為藝術可以給到學生很多新的能量,而她也很願意分享更多如何市場化營運藝術界的經驗。作為香港藝術發展局新任藝術行政代表委員,她會繼續積極搭建未來中港外新興藝術管理及行政專才的輔導交流平台。

現任香港管弦樂團駐團指揮廖國敏先生講述了當年因為參加一個澳門舉辦的音樂比賽,得以有機會獲選參加香港演藝學院的青少年課程,而香港豐富的音樂活動以及香港演藝學院全面多元化的課程,説明他的音樂夢想得以實現,給予他職業道路上很大的幫助。 他從小就有一個指揮的夢想,但是郭嘉特教授(他的主課老師)認為以後做什麼專業都可以,但一定要專心做好一件事情,才有機會做第二件事情,因此他感恩當時因為導師的教育,沒有三心兩意,反而很認真去學好鋼琴打好基礎,最終今天成為了出色的指揮。他認為大灣區由於交通便利,將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因為一個好的節目可以有那麼多的音樂廳和觀眾可以去拓展,這本身就是一件高度有效利用資源的做法。他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分享自己在藝術成長道路上的經歷,希望告訴年輕人不要怕挫折不要灰心,遇到瓶頸期,不要害怕別人給你的壓力或者太多去關注別人對你的判斷,最重要的是我們選擇做音樂這個專業,是我們自己喜歡的事情,應該感受到幸福,就算辛苦也別放棄,就算中間有挫折。

皇家音樂學院(RCM)鋼琴系孔嘉甯教授認為香港身處亞洲的特殊地理位置,一直以來有非常優良渾厚的音樂底蘊,彙聚了很多的鋼琴名家培養了很多的優秀人才,大灣區之間應該提升交流的頻次,互相分享和優化人才培養平台和模式,無論是香港歷史悠久的針對青少年音樂普及的校際音樂比賽,或者是國際比賽,這些模式都應該多參與和推廣。大灣區區域共用著相通的語言和文化是地區融合的前提基礎,而香港的高校一直以來成熟的課程體系和良好的音樂教育基礎也是接軌國際的重要橋樑。

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與貿易一直是香港歷史的重要部分。作為一個融匯中外文化、擁有國際網路的城市,香港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希望通過本次線上訪談節目為開始的契機,探索與粵港澳大灣區更多研究機構和產業合作的可能性,建立提升文化交流發展的機制,打造文化交流實踐基地和平台、提供高水準藝術文化教育培訓的機會、並跨越粵港澳三地,以便拓寬人才培養的管道。

系列線上對談日程:
11月25日 郭嘉特 香港演藝學院鍵盤樂系主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士;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榮譽勳章獲得者
11月26日 梁建楓 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首席;香港樂團音樂總監;香港青年樂團音樂總監
11月27日 梁寶華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香港教育大學傳承粵劇研究中心總監;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主席
11月28日 李易璇 香港芭蕾舞團行政總監;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課程顧問委員會委員
11月29日 廖國敏 現任香港管弦樂團駐團指揮;澳門樂團首客席指揮兼藝術顧問;澳門國際音樂節節目總監
11月30日 孔嘉甯 多項國際大賽獲獎者;旅英鋼琴家;皇家音樂學院(RCM)鋼琴系教授
12月1日 陳永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副院長;香港太平紳士

(本項目得到華南師範大學國際合作交流處粵港澳大灣區項目資金支持)

來源:今日音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