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運動先驅 富家女向警予為窮家孩子辦免費學堂

呂書練

三月不但是香港的「藝術月」,伴隨着「三‧八」國際婦女節,三月也是全球「女性月」。不如我們來認識一位出身於富裕家庭、卻畢生為基層民眾爭取權益的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先驅者吧。她叫向警予,雖然只生活了短短32個年頭,但其留下的事跡在百年後的今日仍然為人傳誦。

「向警予」這名字一般香港人或許感到陌生,但在內地,卻是響噹噹,在湖南、湖北一帶更是家喻戶曉。中共早年領袖毛澤東在延安時期接受名記者斯諾訪問時,更稱向警予為中共「唯一的女始創人」。

竪立於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巔「向警予烈士陵園」中的向警予雕像。

不但如此。2020年3月,為了紀念美國女性參政100年,《時代》周刊特別以1920年為起點,在世界範圍內選出100年來的「年度風雲女性」,其中有五名華裔女性上榜,包括2015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美籍華裔荷里活演員黃柳霜、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和向警予。

值得留意的是,前面四位不是在國際上赫赫有名的科學家,就是跟美國淵源深厚,唯獨向警予,其主要事跡都在中國國內,而且很年輕已犧牲。她能入選,反映她的事跡獲得世界性認可。《時代》在評介她時,除了提及她是中共中央委員會首位女委員和首任婦女部長外,還特別強調她是女權先鋒。

2020年3月,逝世92年的向警予入選《時代》「百年風雲女性」,圖為該刊插圖之一。

「美哉!廬山之下漵水濱,我校巍巍聳立當其前。看呀!現在正是男女平等,天然的淘汰,觸目驚心。願我同學做好準備,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這是一首文字拙樸、感情真切的歌曲,每逢周一,湖南漵浦縣警予學校校園都會響起這首向警予寫於107年前的校歌,是後輩對這位女性先烈兼該校創立者致敬之舉。

在向警予短暫而燦爛的一生中,除了投身革命事業,並因此而遭到殺害而成為烈士外,她更是婦女教育權利的積極倡議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她創辦女校,努力說服鄉鎮女孩子上學讀書,為她們爭取平等上學權。她的思想和行動深深影響毛澤東,也間接啟發他後來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

在2021年首播的電視劇《向警予》中,胡靜飾演向警予。(圖為劇照)

原名向俊賢的向警予於1895年9月4日出生於湖南溆浦縣,父親是當地商會會長,有兄弟姐妹共10人,她排行第九。八歲時,她進入長兄在縣城開辦的新式小學讀書,曾幻想成為花木蘭式英雄。由於大哥是同盟會成員,向警予受他影響,12歲就開始閱讀《民報》、《新民叢報》等,接觸新思潮,關心國事。

1912年秋,向警予考入位於長沙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之後再轉入周南女校,在校期間,跟同學蔡暢、陶斯詠並稱「周南三傑」。在中學時代,向警予就敢做敢為,主張男女合校學習;在街上看到有人強搶民女,她會直接衝上前,攔住惡霸。21歲畢業後,她回到家鄉漵浦辦學,打破當時「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不但親自出任新式學堂校長,還特別實行男女合校──女校招收男學生,聘請男教員。

向警予主張教育兼誘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掃除陋習,她甚至帶領學生上大街掃垃圾,意在清除民眾頭腦中的腐朽思想,喚醒人們振興華夏。

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中的少女向警予(趙冉飾)。(央視截圖)

而且,這位校長更在校內要求女生放腳,動手為她們解開裹腳布,還一個個地陪其回家向父母作動員。她更親自走到偏僻的農村招收女生,說服家長。曾經一個人揹着包袱,翻山越嶺幾十公里,只為多勸幾名女孩子上學。在她的努力下,學校的辦學規模從剛開始十幾個女學生發展到她3年後離去時男女同校的300多人。

向警予的活力和才氣吸引了當地駐軍司令,對方上門提親,想娶她過門當妾。為了逃避這門親事,加上對真理的追求,1919年夏,她返回長沙,並加入由毛澤東、蔡和森等主持的「新民學會」,還和同學蔡暢等組織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成為湖南女界勤工儉學運動的倡議者,一度到北京學法文。同年底,她和蔡暢及其哥哥蔡和森、蔡媽媽葛健豪,以及一群湖南學子赴法勤工儉學。

向警予(前排右一)在法國留學期間和同學們合照。(網上圖片)

在法國離巴黎約100公里的蒙達爾紀(又譯「蒙達尼」),她一邊在樹膠廠、紡織廠打工,一邊在蒙達爾紀女子公學攻讀法文,並偷偷學習馬克思主義,參加了由周恩來、趙世炎等組織的「工學世界社」,關注留學生權益。由於共同的人生志向和合作,向警予和蔡和森在彼邦相愛了。

當兩人決定共同生活時,這位女權主義者要也來個突破傳統結婚陳規,沒舉行婚禮,而是組成「向蔡同盟」──兩人只坐在屋外長椅上手捧馬克思的《資本論》拍了一張照片。其別出心裁的構思在留學生中傳為佳話。

兩人1921年底先後回國後,在上海並肩作戰,分別在「中共二大」中當選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向警予並出任中央婦女部部長;接着她起草了《婦女運動決議案》等重要文件,發表了大量論述婦女解放運動的文章。與此同時,她深入工廠演講和宣傳,1924年,參與領導了上海閘北絲廠和南洋煙廠的大罷工。

向警予和蔡和森在法國結成「向蔡同盟」。(網上圖片)

可惜六年後,這段人人稱羡的革命伴侶由於性格不合,最終分手了。個性磊落的向警予主動向丈夫坦承自己的感情變化,蔡和森也接受了現實。由此可見,在向警予身上,閃爍着新女性對新社會的強烈追求──既嚮往自由戀愛和美好婚姻,當發現感情有雜質、婚姻有裂痕時,也毅然告別之。這在當時可謂驚世駭俗。

可幸的是,「向蔡婚姻」的夫妻之情不再,但「向蔡同盟」的戰友之情仍在,革命理想結盟猶存,且持續終身。這段婚姻也留有兩個愛情結晶品:女兒蔡妮和兒子蔡博。

後來聞聽向警予被捕的消息,已經另結秦晉的蔡和森曾千方百計營救,不惜請求當時在國民黨政府任職的老同學蕭子升,然未能如願。警予犧牲後,蔡和森深情地撰下《向警予同志傳》,篇末悲呼:「偉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沒有死,你永遠沒有死。你不是和森個人的愛人,你是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泣血之辭,令人動容。

向警予(左一)和兒女以及公公、婆婆、小姑子的全家福。(網上圖片)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發起「清黨」行動,即「四‧一二事件」,在上海青帮的配合下,大規模逮捕和殺害中共黨員和部分國民黨左派成員。政治局勢非常險峻,從莫斯科東方大學進修回國出席「中共五大」的向警予由中央調派到武漢進行地下工作。

當時,國民黨內部因「聯俄容共」意見不和而分裂,分成由蔣介石等主導的南京及由汪兆銘(汪精衛)等領導的武漢兩個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分裂」)。但後來,對中共取態相對溫和的汪精衛政府也改變政策,要清除在武漢的共產黨員。

武漢楚劇院演出的楚劇《向警予》劇照。

上級組織為了安全,決定讓武漢黨支部撤離,但作為時任湖北省委員會負責人兼負責宣傳工作的向警予謝絕上司好意,要求留守嚴重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武漢,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她和戰友們一方面透過出版《大江報》讓基層人員知道省委還留在武漢,穩住民心,另方面在地下領導民眾抗爭。

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漢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國民黨人對她實施了嚴刑逼供,但她始終大義凜然,嚴守機密,堅守信仰。同年5月1日赴刑場前,向警予給同牢女友留下遺言:「人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時候,只有勇敢的犧牲自己。人總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慷慷慨慨。」

向警予(右圖)在獄中給子女留下一首小詩。(網上圖片)

在赴刑場的路上,向警予一路高唱《國際歌》和呼喊口號,國民黨憲兵對此極端恐懼,為了阻止她說話,竟然向她嘴裡塞石頭,並用皮帶勒住她的雙頰,血沫從她的嘴角流出……

這一壯烈情景,使當時聚集在路邊的民眾都潸然淚下。臨刑前,她拿出兩個孩子的照片在唇邊親吻,喃喃自語,希望他們像小鳥一樣,在自由的天空飛翔,在沒有剝削的社會成長!

向警予的事跡及其對信仰的捍衛和堅持感動很多後人,百年來,她的故事不時以各種形式傳誦,除了書籍、連環畫外,在其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地方──她生長的湖南和最後工作的湖北都有固定的紀念物。

在家鄉湖南漵浦縣竪立的向警予銅像纪念碑。

2021年,時值中共成立百年慶典,一部36集的電視劇《向警予》在中央電視台首播,該劇根據漵浦作家舒新宇70萬字的同名傳記改編,較全面地講述了向警予傳奇而波瀾壯闊的一生。此外,其他同名京劇、楚劇、豫劇、話劇等相繼公演,反映這位心地善良又敢做勇為的巾幗豪傑在人民心中的永恆地位。

當《時代》於2020年選輯100年來影響世界的100名女性時,已逝世92年的向警予能够入選,反映她的故事和貢獻具有普世價值,值得包括香港人在內的全球華人和外國友人認識。

(編者按:本文原刊《巴士的報》,作者略有修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