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青年人才故宮交流 京港攜手推動文化傳承
隨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於去年正式開放,香港與北京的文化藝術交流越發密切,早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已開設「故宮文創香港空間」,近日並有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推出的旗艦青年學習及交流項目「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讓16位京港學生在香港及北京參與為期兩個月的交流與學習,進行深入的文化對談。

「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去年開始推出,計劃獲太古地產首席贊助、「教育燃新」設計學習內容,首届計劃於今年2月結束,本次第二届甄選出香港與北京各8位就讀不同學系的大學生參與,於今年7月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實體交流之旅,首6周於香港參加一系列文化交流與學習活動,(8月)最後兩周於北京進行,讓學生到訪不同的文化創意藝術機構。早前,記者前往北京跟隨學生遊走故宮博物院、三里屯太古里等地,與他們深入了解祖國傳統文化。

兩地故宮聯動 專家親自講解
計劃於北京每日皆有不同的交流活動,包括以講座方式分享三里屯太古里如何讓藝術走進社區,北京學生作嚮導帶領香港學生遊覽北京,如郎園Station,園內融合自然風景、文化及商業,有園林風格的咖啡店、工業風的藝術空間、匯集可愛物件的買手店等,建築風格迥異,學生親身體驗當地文化。其中,計劃的亮點項目為參觀故宮博物院及院內文保科技部,了解故宮博物院如何善用科技推動文物復修,採訪當日,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常務副院長婁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太古地產行政總裁彭國邦與學生見面。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對記者表示,很高興能與香港故宮攜手合作,培育更多新一代具遠見和視野的年輕文化人才,提升兩地文化創造力。故宮博物院重視京港兩地文化交流與融合,希望能夠舉辦更多涉及兩地的文化活動、展覽和學術研討會等。「北京故宮及香港故宮是長期穩定合作關係,是『兄弟』關係。在北京故宮能欣賞古建築之美,香港故宮則有機會舉辦具特色的展覽,各有所長,互相學習借鑑。」香港故宮館長吳志華指,雙方會長遠合作:「往後除了展覽合作外,於研究、人才培訓,學術國際交流方面繼續利用香港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的特色,開拓新項目。」

據吳志華館長透露,年底將舉辦文物保護國際研討會,透過大型文藝活動進行國際交流,並將會與英國國家美術館合辦特別展覽。婁瑋院長表示,明年故宮博物院的重點項目將是與法國凡爾賽宮在文華殿展廳合辦的展覽,以紀念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未來從海外引入展覽時,會考慮到香港展出,香港故宮有好的展覽題目則可送到北京展出。未來北京故宮的珍藏送往海外展出後,配合檔期等各方面因素,也可考慮移師香港展出,從而形成『聯動』。」

學生開拓眼界 加深彼此認識
參與交流計劃的學生早前在香港曾到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本地藝文地標,如藍屋、荔枝窩等地考察,並分別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處及康文署轄下的四所博物館實習,從中累積「實戰」經驗。
經過近兩個月的交流,在香港大學修讀中史及藝術史的學生盧綽椼向記者分享,他之所以報名參與計劃是被當中的實習機會吸引,並坦言令他大開眼界:「在香港尋找博物館實習工作很困難,這次我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實習,學習設計工作坊。我並無相關教育背景,一度疑惑自己能否勝任,幸好獲館內職員指引工作,最終完成整個工作坊方案,令我相當有成就感,讓我深入了解博物館不同部門的職能,也讓我思考未來要做的工作與崗位。」
在北京師範大學就讀工商管理的桂賢嫻,被安排在香港科學館實習,跨界參與計劃的她分享了自己對於兩城的看法,「在文化方面,香港具包容性、活力和多元,北京則歷史底蘊厚重。通過交流計劃,對於博物館和商業之間的連結有了更深入透徹的認識,同時實習讓我對社交媒體的運營、香港博物館發展有更進一步理解。」

計劃讓兩地學生得以在京港面對面交流,吳志華館長指,開館之前已構思「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經過兩屆,他將檢討計劃的成果。太古地產行政總裁彭國邦則表示:「疫情讓企業關注下一代發展和人才培訓,希望日後計劃能繼續舉辦,進一步支持文化藝術在社區的發展。」該企業並希望培育新一代文化人才,協助提升香港作為文化樞紐的地位。
「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活動圖輯








來源:香港商報(記者Ja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