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香江四屏 天行山水開新貌

秦嶺

(香港文聯網按香港著名畫家林天行將於本月26日起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他歷來最全面的作品展覽《天行藝道──水墨45年》,展出逾 200 幀歷年作品,包括本文作者秦嶺雪賞析的最新組畫《香江四屏》。原文刊於香港《美術家》雜誌冬季號,總第二十期;香港文聯網獲授權轉載)

內文精要百尺巨構《香江四屏》中,既有藝術家對獅子山和八仙嶺的全景式構圖,也有由遠及近概括香港全貌,且以虛代實,計白當墨,令畫面更加生動跳脫的超現實視覺描繪《紫荊盛開》,全組畫的高潮則是《明珠煥彩》。孜孜於創新的林天行,經由陝北求變、生死西藏、荷花悟道,鳳凰涅槃、脫胎換骨。在這一組畫中,他進一步融匯中西,以墨爲骨,以色爲膚,其胸襟、其膽色、其技法都不同凡響,可以說開啟了山水畫一個新的境界。

香港著名畫家林天行在其畫室中。

金秋時節,林天行奉贈香港一份厚禮。這就是百尺巨構「香江四屏」:《獅山屹立》(2023)、《仙嶺雄姿》 (2023)、《紫荊盛開》(2023)、《明珠煥彩》(2023)。

畫家以飽滿的激情、雄渾的筆墨、瑰麗的色彩描繪了 東方之珠的山光水色、花容樓觀;歌頌了奮力拼搏的獅子 山精神、捨己爲人的八仙嶺風采,並對香港由治及興寄予厚望,相信香港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氣勢恢宏,線條奇崛,墨韻沉着,色彩斑斕,香港自有山水畫以來無此奇觀。

獅峰仙嶺,形象鮮明,氣骨崢嶸,奇峰怪石恍如鐵鑄, 有頂天立地之概,有無堅不摧之力。

而白雲繚繞,嵐光浮動,有飛動之姿,有韻外之致。山下則雲蒸霞蔚,氣象萬千,家家都在花叢中,若干知名地標隱約可見,雖非寫實,仍有蹤迹可尋。畫家在這一部分大膽運用積墨,斑斑墨迹猶如交響樂的鼓點。這是定音符,飛揚中的間歇,煥發間 的沉鬱,讓畫面華而不豔。

《仙嶺雄姿》 (2023)

八仙嶺升起黃色的祥雲,這是無比莊嚴的禮敬。若干年前,一隊師生來此旅行,不幸遭遇山火。爲了營救學生,一位年輕的女教師獻出寶貴的生命。這個歷久常新的故事令畫家深爲感動。這幅畫除了山川之美,還兼具人文之美。「香港社會不乏捨己救人的仁人志士!」林天行感慨良深!

獅峰和八仙嶺這種全景式的構圖,一峰突出,壁立千仞,雄偉峭拔的範式,我們一直可以追尋到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那種動人心魄的巨大體量感、岩石的堅硬感以及用筆的剛健老辣如出一轍。但這裡沒有雲煙 迷漫,也沒有飛流直下。畫家用奇崛的墨線勾出塊面,並敷以蒼青紅紺的色彩,層層疊疊的塊面顯示出山岳峻嶒的紋理,充分表現了大自然的偉力,造成一種強大的視覺衝擊。

唐人論畫,強調「遠看其勢,近看其質」。林天行十分注重細部的描繪,這裡沒有大面積的朦朧的暈染,在蒼茫壯偉之中,樓宇矗立,雲卷雲舒,彷彿有無數小精靈躍動期間,訴說着人世的榮辱升沉,離合悲歡。這就是近看其質。

《紫荊盛開》(2023)

山川相繆,鬱鬱蒼蒼,《紫荊盛開》(2023)則是超現實的視覺描繪,由遠及近概括了香港全貌,由新界而九龍而港島而離島,山村城廓,遍地生機,綠意蔥蘢,紫荊盛開,一片祥和繁榮景象。用筆奔放肆意點染,虛實相生,筆參造化,這是一曲響亮的歌,美麗動聽的歌。

這裡也有傳統山水畫的三段畫法,即近中遠,由近及遠逐步淡化。但在這幅巨作中,遠山並不朦朧,反而十分 顯豁。林天行巧妙地將中景虛化,美麗的中環更加風姿綽約,這是以虛代實,計白當墨,顛倒次序,強調對比,令畫面更加生動跳脫。

《明珠煥彩》(2023)是全組畫的高潮,群芳綻放,花光耀眼,酣暢淋漓,這是春天的呼喚,也是林天行發自內心的讚歎!這一顆祖國珠江口的明珠,這一片我們休養生息的熱土!無限深情,無限祝福盡在畫家筆飛墨舞之中。

《明珠煥彩》(2023)

從避風塘遙望中環,林立的桅杆,巍然矗立的高樓 大廈,畫家充分展現了畫線的功力,長短粗細曲直,各臻其妙,有力度有質感。這是中國畫的靈魂,支撐起華夏美學的天空。

天行之路,由傳統起步。十幾歲師承福州著名畫師,其少作蒼松雲山,都有嚴格規範,筆法嚴謹,構圖雅緻,對各種皴法,了然於胸。在「香江四屏」這一組畫之中, 我們可以看到,林天行熟練地運用了斧劈皴、馬牙皴、甚至於南宋馬遠的拖泥帶水皴。他重視山嶽的肌理、結構。 從另一角度看,又可以說是筆筆分明,窮形盡相,給人予 「處處山川怕見君」的感覺。

但林天行不滿足於此,他的藝術理念就是創新,語不驚人死不休!於是,他進入了彩墨天地,經由陝北求變、 生死西藏、荷花悟道,鳳凰涅槃、脫胎換骨。他的畫作俯仰天地,目迷五色,物象心象合而爲一,達到寫實與抒情 的高度統一,而其鮮豔奪目,輝煌燦爛也常令觀賞者歎爲觀止。

《獅山屹立》(2023)

中國山水畫,宋元是高峰,到清代陳陳相因,逐漸式微。黃賓虹振其頹勢,重寫生、重墨法、重筆力,開創了 山水畫陽剛一路,近百年來成爲此一畫種的主流。近數十載,李可染以其厚重,傅抱石以其磅礡,稱雄一時。張大千則以風流俊爽,雲煙瀰漫享譽海內外,其暮年潑彩也成 爲藝壇佳話。

林天行無疑受到了近當代一衆名家的啟發,他更進一 步融匯中西,以墨爲骨,以色爲膚,手持彩練,盡情飛舞, 猶如天女散花,沾溉山川大地。其胸襟、其膽色、其技法 都不同凡響,可以說開啟了山水畫一個新的境界。他正在 盛年,我對他充滿期待。

(本文作者秦嶺雪,原名李大洲,暨南大學中文系畢業。香港著名詩人、書法家、藝評家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香港分會副主席。)

附錄:藝術家簡介

林天行,1963年生於中國福州,原名林仚,1978年始先後師從畫家吳國光、林光、陳挺、劉牧諸先生學中國畫及西洋畫。1984年移居香港後,仍繼續其中國畫創作,活躍於香港畫壇,並於1987年作品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1989年北上修讀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畫工作室,受業於張憑、黃潤華、李行簡、賈又福、盧沉、周思聰、韓國臻、郭怡琮、王鏞諸教授,系統性的學院訓練爲林天行的創作奠定了更加扎實、廣泛多元的學養基礎;同時,1980年代末期受到西方現代美術思潮的影響,林天行逐漸開始了個性化的語言探索,他將中國畫進行解構,在被剝離的色塊和構成中尋找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意味,同時又保留了筆墨和筆性的運用,傳承了中國畫的靈魂和精粹。開拓了水墨重彩當代的獨特視野領域,影響廣泛。

林天行在香港寫生。

林天行曾在北京、香港、紐約、柏林、不來梅、米蘭、新加坡、台北、首爾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50餘次,作品入選「百年中國」畫展、「全國美展」、「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等,並在世界各地聯展百多次。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廣州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禮賓府、香港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香港國泰航空公司、香港四季酒店、澳門四季酒店、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北京香格里拉酒店、聯合航空公司、瑞士信貸銀行、香港中國銀行等許多中外機構與私人收藏。出版有個人作品專集三十多種。

林天行現爲香港美協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全國委員、廣東省美協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美協理事、香港國際藝術交流協會主席、李可染畫院研究員、深圳畫院客座藝術家、清華大學海外評審專家、華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畫研究院研究員、第13届全國美展評委、中國國家藝術基金評委、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顧問、香港文學館顧問、中國書法家恊會香港分會顧問、香港四維彩墨畫會顧問及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選委會委員(文化界代表)。

此外,林天行以香港景象爲主題的畫作《晨曲》、《維港兩岸》,分別於2005及2008年隨神舟六號及七號太空船升空,見證國家盛事之餘,更爲香港增光。

來源:香港《美術家》冬季號(第二十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