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強化場地功能 支持文化藝術發展

霍啟剛

早前進行旋風式中東文化交流訪問後,新年前筆者又再次登上飛機前往歐洲考察。今次獲得「再出發大聯盟」邀請作為團長,就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進行考察調研,整合研究報告交給特區政府參考。今次訪問的意大利及荷蘭,在設計產業、博物館營運等文化創意產業方面都有很多地方值得參考,考察時間非常短暫,但也有很多地方對香港有啟發性。

首先是善用文化場館,全方位支持文化藝術發展。來到意大利米蘭,不可不去的就是斯卡拉大劇院,劇院歷史悠久但設施都非常先進,當年大翻新之後,劇院的舞台可以整體下降18米,用新的舞台蓋住,這樣白天和晚上可以進行兩種演出或排練,有效利用空間,實在是大開眼界。劇院更設有一個博物館,展出劇場建築結構、藝術家資料、畫作、雕塑、服飾等,非常有特色。更重要的是,劇院不僅僅是一個場地,而是以劇院為核心,將演出、教育、產業運營、旅遊觀光結合到一起,配合文化藝術的發展。

意大利米蘭的斯卡拉大劇院也是一個景點。圖為大劇院內部裝潢。(Photo courtesy of www.museoscala.org)
斯卡拉大劇院設有一個博物館。(Photo courtesy of www.museoscala.org)

我們也拜訪了米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他們特別分享和斯卡拉大劇院合作開展的課程。大學將產學研結合,這個課程培養的學生都可以在斯卡拉劇院或海外文藝機構實習,包括中東之行拜訪阿曼的馬斯喀特皇家歌劇院,建立從策劃、推廣到銷售和面對觀眾等各個環節的實戰經驗。

香港也有不少正在興建或計劃興建的文化活動場地,可預見將來也需要很多文化藝術人才,必須提早建立人才庫。除了文化藝術專業的人才之外,還需各種幕後和產業相關的人才支援。去年香港藝術發展局獲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支持,資助年輕藝術家到藝團實習,但中小藝團的實習參與者未必能夠有參與國際交流實習的機會。另一方面,西九文化區作為比較專門的文化場所,可以發揮教育、實習的作用。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視人才培養,但資源相對比較分散,缺乏系統性、有規模及國際視野的頂層設計人才培育方案,可考慮及早規劃。

米蘭行程中,還參觀了一個非常現代的BAM公園,它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個綠化空間,公園由非牟利基金會營運。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公園,每年還舉辦過300場文化藝術、體育、教育等社區活動,將城市、市民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持份者聯繫到一起。

這個BAM的經營模式值得香港借鏡。它不僅僅是一個公園,更是一個社區的聚集地和文化場所,讓市民能夠參與進來共同創造和體驗的平台,這種模式也給我們帶來啟發——如何將文化教育融入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讓文化成為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霍啟剛是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和香港文聯常務副主席)

來源:香港文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