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印·印版」廖井梅版畫展融貫中西 「構成主義」與「民間藝術」的結合

香港著名女畫家廖井梅擅長油畫創作,還創作過不少版畫。「版印·印版」廖井梅版畫展10月23日至11月4日於尖沙咀百利商業中心藝立方舉辦,呈現廖井梅近15幅不同系列的畫作,部分是畫家於大學時期創作、甚至首次展示。

廖井梅生於北京,她自小接受藝術教育,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8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修讀一年後考獲獎學金留學前蘇聯。1996年畢業於俄國國立蘇里柯夫美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曾任教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廖井梅近照。

在「版印·印版」展覽中,有兩種不同風格的版畫作品,一種具西方氣息,一種具中國民俗意趣。

版畫在中國起源於民間美術,而且流傳至今,如剪紙,木版年畫。版畫因它的傳播性,要求在影像的造型上具概括性,誇張,鮮明,簡潔的特點。

「版印·印版」廖井梅版畫展現場。

民間美術是生活習俗以美藝,美好祈願展現在生活中,色彩鮮艷明快,給繁重的勞動生活帶來歡愉。也是精神需求的一種形式。

廖井梅在中學時期就被這兩者具強烈視覺張力的形式所吸引,因此就有了《陝北人家》、《面具》、《 戲劇組畫》這一系列帶有濃郁民俗風格的作品。

「版印·印版」廖井梅版畫展現場。

據廖井梅介紹,《陝北人家》是1988年下鄉采風的創作,只用兩塊板套印,簡單而不單調,將形像提煉,概括成為洗練的裝飾符號,利用重覆的圖樣帶來強烈的節奏之美。

在《秋收》一幅中玉米地的由黑至白的轉換已見到受二十世紀荷蘭版畫家Escher的啟發。Escher的正負空間轉換的概念一直影響著她。到俄國,石版中有一種[反轉]的技法,也正是將正負形在一塊板上同時印出而無需再繪制多一塊。

廖井梅木版水印作品《陝北人家——秋收》,1988年。

1989年廖井梅來到了俄國,深受二十世初[俄國先鋒派Russian avant-garde)]的幾何切割,將具像形態抽出其內在的精神的形式影響。然而,畢業創作導師卻提出要有中國的特色,她在尋找素材時,被漢畫像磚吸引!因它的拓片就是版畫語言,黑白分明,拙樸之美,濃厚的生活氣息,強烈的民俗風情躍入腦海。所以就有了今天大家見到的《面具》、《 戲劇組畫》裡「 構成主義」與「民間藝術」的結合。作品獲得了滿分,被藝術科學院收藏!其中兩件也被香港藝術館收藏.。

廖井梅石版作品「戲劇組畫」系列之一,1996年。

2011年《舞影》系列誕生,探討一塊板的多變性,以少勝多!並獲得肯定,榮獲觀瀾國際版畫獎!其中仍隱藏著Escher的密鋪(Tessellation)概念。

廖井梅凸版作品《舞影系列》,2009年。

廖井梅表示,自己選擇版畫的原因是因為新奇,與普通用手描繪的藝術媒介不相同,需以自身力量去壓印,有時呈現意料之外的效果亦吸引她創作。「特別是石版畫,創作技術要求高,未印出來都難以得知最後製作的顏色、效果,非常考驗創作者的經驗。這次展覽的作品不少是我畢業作品,創作於上世紀80、90年代,部分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現在沒有條件印製。展出的均是自留版,沒有複數,特別是石版完成後版上的圖像也被磨掉了。」

廖井梅近照。

談起版畫創作,廖井梅說:「版畫的概念也一直影響著我繪畫中色層的處理! 而Escher的光芒常汲予我養料!版畫於我就是——視覺的游戲!」

廖井梅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擔任香港美協副主席。2003-2020年任教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曾獲2011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大獎。作品被收藏於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江蘇省美術館、浙江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哈爾濱藝術宮版畫博物、黑龍江省美術館、深圳畫院、中國版畫博物館。

一起來欣賞廖井梅的版畫作品:

廖井梅石版作品《仿〈安格爾半身浴女〉》,1995年。
廖井梅石版作品「戲劇組畫」系列之一。
廖井梅石版作品「戲劇組畫」系列之一。
廖井梅石版作品「戲劇組畫」系列之一。
廖井梅凸版(木板)作品《方向》,2014年。
廖井梅石版作品《面具系列》系列之一,1996年。
廖井梅石版作品《面具系列》系列之一,1996年。
廖井梅石版作品《面具系列》系列之一,1996年。
廖井梅木版水印作品《陝北人家——牧童》,1988年。
廖井梅木版水印作品《陝北人家——歇晌》,1988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