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動香江」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香港賽馬會全力支持的「2024感動香江」頒獎典禮早前於香港君悅酒店舉行。這個活動已經舉辦三屆,今年迎來了第四屆。活動邀請社會各界提名推薦香港深具正能量、感動人心的人物及團體,傳遞堅守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彰顯香港社會優良價值觀。

是次共評選出7組「2024感動香江人物」、3個「2024感動香江團體」,以及兩組「2024感動香江特別致敬」。7組「2024感動香江人物」分別為:粵劇傳承人、演藝及戲曲界藝人汪明荃,「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常青義工蕭亞意,33個孩子的寄養媽媽龔黄螢敏,愛心寄養夫婦鄔志遠、徐亦妮,流浪動物收容中心「阿棍屋」創辦人謝婉儀,以及跨越語言障礙的非裔義工Sanday Chongo Kabange。

汪明荃從藝超過50年,多年來積極弘揚傳統粵劇,今年更是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最高榮譽大獎——「終身成就獎」。作為香港八和會館主席,她致力推動戲曲保育、承傳、培育及觀眾拓展。她為業界默默耕耘逾20年,致力促進粵劇藝術發展,提升本地粵劇藝術水平。汪博士對香港藝文發展卓有貢獻,藝術成就備受尊崇,獲獎無容置疑。

中學校長陳葒在看見補習風氣盛行的香港,有草根家庭的孩子因缺乏資源而掉進學業成績愈來愈差、自信心也愈來愈低落的惡性循環之中,便毅然辭去百萬年薪的中學校長一職,轉為教育義工。他於2011年4月創立「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組織社會上的有心人成為義師,免費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補習服務。這個義舉,改變了很多窮學生的人生。自2014年起,每年都維持有百多名參與計劃的學生順利考上大學,也有百多人順利升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

義務工作從不分年齡。今年90歲的蕭亞意於2018年從觀塘搬到了東涌,落根於此並服務社區。近年發展迅速的東涌有不少新屋邨落成,於是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向社會共享投資基金申請一個名為「共建迎東」的計劃,由舊街坊幫助新街坊適應新環境,彼此間互相幫助。蕭亞意一眨眼便做了接近5年義工,更是一位擁有約3年年資的義工樓長。他參與義務工作的決心令他獲得了賽馬會眾心行善傑出常青義工獎。

龔黄螢敏本身來自一間著名的院社,負責照顧0至6歲的聾啞盲小朋友,是職業治療師的助手。她一心想將學到的知識幫助需要特別寄養服務的小朋友,可惜在很短的時間同時患上了乳癌和甲狀腺癌,並接受手術後有骨枯情況。育有3個小朋友的她突然想到,自己可能看不到子女長大,更不用想到他們是否讀書有成了,只希望他們不做壞人,於是下定決心和子女們一起去當義工。現在的龔太是33名嬰幼兒的寄養家長、「愛心二手站」創辦人、SEN青年陪伴者。不同的義工角色、不同的社會服務,既幫助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而她的故事,則如同一股暖流,激蕩着每一顆香港人的心,讓源源的善意和正能量,在香港這座繁忙的都市中迴旋播送。

現時香港有900多個寄養家庭,為不少因家庭變故、缺乏父母照顧而被迫離開家庭的孤苦孩子提供一個暫時的安樂窩。結婚6年的警員志Sir夫婦正是其中一個愛心家庭。無生兒育女經驗的兩人,由餵奶換尿片到陪伴做功課,逾3年來照顧10名1歲到8歲的兒童,一路走來有苦有甜,他倆投入的心力和體力,換來是這些兒童的幸福,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不忘那份陌生人給他們的父愛和母愛。

流浪動物收容中心「阿棍屋」創辦人謝婉儀對收容的每一隻「毛孩」都會作出「生有所養,病有所醫,終有所歸。」的承諾。阿棍屋成立最初,只有謝婉儀和兩位同事一起運作,當時庇護所還只是一間舊鐵皮屋,內有五十多隻動物。如今,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近兩百隻,場所也擴大到了一萬多呎的平房裏。經營阿棍屋並非易事,除了政府的資助、社會捐贈和寵物寄養費之外,阿棍屋沒有別的收入來源。然而,每個月阿棍屋都能接收一批新的流浪動物,牠們之中一部分是來自漁護署無人肯領養的動物,也有好心人在路邊撿到的流浪動物,而更多的是因為各種原因,被主人送來的棄養寵物。阿棍屋成立至今救助過全部動物大約1200隻,隨着規模逐漸擴大,每周六日,香港的青少年中心,或者私人公司、團體都會來到阿棍屋做義工活動。謝婉儀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增加人們對生命的尊重,這也同樣是給阿棍屋動物們找領養家庭的好機會。

Sanday Chongo Kabange來自非洲贊比亞,於2011年來到香港進修。期間,他在課程中了解到香港的社會問題,啟發他投身義工工作。Sanday過去八年間曾探訪露宿者、長者及進行淨山、淨灘等活動,從環保至幫助長期病患、殘疾人士及露宿者等方面努力,更在2022年獲得「傑出義工」獎。Sanday雖然與大部分受助者語言不通,甚至有人把他誤認成難民,但亦無礙他想扶助弱勢的心。他認為,服務他人時,微笑是最有用的溝通技巧。他設法用特別的方式與受助者進行互動,保持謙卑並確保自己尊重他們,努力用笑容為世界帶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