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西貢海藝術節 體驗跨越四島的藝術之旅

第三屆西貢海藝術節即將進入最後階段,活動期間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藝術和文化活動,與專業人士及村民聯動,在藝術品與海島風景之餘帶來深度心靈體驗。

本地民族音樂組合「腔棘」在西貢糧船灣為民眾帶來「民族音樂大合奏」的戶外即興音樂交流活動。大合奏無視由身份、器材、能力以至音樂類型帶來的限制,參加者有機會在大自然中一起自由奏樂,經歷學習、創作、分享以至欣賞等多元體驗,透過音樂與內心及他人建立連結。

滘西村大部分的村民以捕魚為生,保存了豐富的漁民歷史與獨特的生活故事。參加者到訪滘西村時有機會參與蘊含漁民智慧的「再聚滘西FUN起來!」多彩體驗活動,包括搖櫓體驗、試用薯莨染布、體驗漁網編織等。

擔任第三屆西貢海藝術節大使的畫家亞邊個透過文字和可愛的卡通畫風手繪圖,為光臨島嶼的朋友即場製作速畫心意咭,為到訪西貢海藝術節的有緣人記錄特別時刻並送上祝福。參加者可以把作品帶回家,延續在西貢海美好的回憶。

在「海洋在岸邊細說走塑吧」工作坊,專業的淨灘團隊「一念海洋保育」帶領著參加者一起到橋咀洲進行淨灘。團隊會在過程中向參加者分享保護海洋及各種環保的槪念,希望參加者親身體驗淨灘後,提高保護海洋的意識,以後為拯救美麗的地球出一分力。

「與藝術家再聚:升級再造風車工作坊」在藝術品所在地進行,由創作團隊分享他們的設計概念和作品背後的意圖。作品包括了可持續性以及創造與自然互動的設計,在了解作品的概念後,參加者可以在屠詩琪、蕭胤祺所組成的創作團隊的指導下,利用如塑料瓶等自己所帶來的已使用過的物品製作風車,在過程中探索如何運用創意重用日常廢物來進行設計。

參加者參與「身體約會工作坊」,可以在繪本作者、創意藝術及身體律動教育者伍綺萍的帶領下,通過觸碰、連接、即興的互動,建立更多角度去了解自我和他人,感受理解及被理解。人際溝通中,93% 有效溝通來自於「非語言」。在第三屆西貢海藝術節中,觀眾有機會以肢體交流為起點,打破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隔閡。

「太極101」活動由資深武術導師華冬梅指導,旨在讓參加者體驗太極的基本動作。此活動適合對太極感興趣而未接觸過太極的人士參與,旨在讓參與者了解太極背後哲理,例如虛實轉換、剛柔相濟的認識,以及太極的特點。其中,「楊式24式太極拳」的特點是由簡到繁、循序漸進、易學好記,減少了繁難和重複的動作非常適合初學者。

「跳島?跳武!」活動以傳統中國武術套路演練和新興功夫舞為主。「八拍武術」的一群小武者集百般武藝於一身,這次到不同的西貢海島嶼上去探索,以各有特色的自然環境作背景,一邊跳島,一邊跳武,一展他們精湛的武藝。武術套路演練以功夫扇、棍術等為主,是一連串含有技擊和攻防含義的動作組合,以表演形式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新興功夫舞糅合武術和街舞元素,透過動感節拍和意境,帶給觀眾新的視聽感受。

「視障五感導賞」是為視障人士及其照顧者設計的活動,旨在透過空氣、 地形、空間的特質去感受舊村村落與自然環境的契合,發掘沿海生活的文化習俗,讓參加者透過視覺以外的感觀,認識滘西村的文化生活特色。

「海調之旅——無酒精調酒工作坊」旨在讓參加者在藝術文化創意的氛圍中享受調製飲料的樂趣。在這個分享和交流的創意空間,Liquorles透過無酒精酒品來提倡健康的社交,邀請觀眾在充滿著海風和陽光的環境下,品嚐獨特的風味和欣賞西貢島嶼的天然資源。

「回到校園時」由曾在糧船灣公立學校就讀的村民分享他們在學校所經歷的故事。他們將會在指定時間駐足在《動聽校園。糧船灣》藝術品的位置,與到訪的遊客交流,而遊客亦會被邀請交換故事,互相分享在學時期的回憶與感想,一同回到校園時。

參加者在「客家六虎牌工作坊」可以通過鹽田梓村民的介紹及傳授了解六虎牌的玩法。六虎牌是客家人的傳統遊戲,玩法簡單且刺激。參加者可以與村民們一同玩樂,加深對客家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感受鹽田梓村落的熱鬧氣氛。

「不是這裡,是在這裡」是一個藉由移動反思人際交往的計劃,在體驗的過程中,參與者會了解到我們對其他人的覺察是如何變得不可或缺。這個計劃曾在法國及世界各地(共14個國家)合共演出超過90次,並得到法國及韓國不同的藝術和表演藝術機構支持。當人們開始走動,就會在身邊製造出一個個小空間,讓另一些人來填補。這種「空洞」是否能創造出「我們」的群體意識?向著未知出發不是一個問題,重要的是在過程中能與其他人一起經歷當中的感覺。這就是整個計劃的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