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與中國美術學院攜手於中上環創五個全新AR公共藝術打卡景點

近日,市建局與中國美術學院攜手合作,選用中環街市主樓梯、嘉咸市集、城皇街元創方石牆樹旁的樓梯、士丹頓街88及90號外牆,以及華賢坊西五個中上環的歷史與人文地標為靈感,創作了五個全新的AR(擴增實境)公共藝術打卡景點,讓遊客體驗中上環昔日的歷史故事及其獨特的社區風貌。

中環街市主樓梯的AR景點項目名為「包浩斯狂想曲」。這個項目將中環街市水磨石樓梯的玻璃窗設計為AR入口,創造出無限延伸的窗外虛擬時空。同時,項目亦以包浩斯風格繪製的撥盤電話、CD唱片以及昔日街市檔販常穿的木屐等老香港物品,向中環街市的包浩斯設計風格致敬。

逾160年歷史的嘉咸市集,除了有不同種類的小販排檔、市集商戶,亦有無處不在的嘉咸貓貓店長。在嘉咸市集的AR項目「處處有嘉貓」以嘉咸貓貓為靈感,製造三隻慵懶的「小嘉貓」,散落H18嘉咸市集不同角落。訪客可透過掃描貼在H18公共休憩空間牆上的「躲貓貓」QR Code,「召喚」在休息或放空的牠們。

位於華賢坊西樓梯的項目「卅間舊城」名稱中的「卅間」指必列者士街與士丹頓街一帶於19世紀末興建的一列共30間樓房。此景點聚焦了舊城區的唐樓點滴,讓訪客透過AR 360度全方位探索「卅間舊城區」,感受不同年代的唐樓氛圍。

連接荷李活道及必列者士街的城皇街樓梯已有百年歷史,鄰近的士丹頓街社區曾有不少活字印刷廠及報章傳媒在此經營業務。這裡的AR項目「字粒瀑布」以此為靈感,營造像瀑布般澎湃地傾瀉而下的活字印刷字粒,這些字粒還會於石牆及階梯上開出燦爛的花朵。

除「字粒瀑布」之外,另一AR項目「印務歲月」同樣在呼應士丹頓街社區的印刷與紙媒文化。現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士丹頓街88及90號曾是《華僑日報》員工宿舍及辦公室。訪客在AR效果中可見深度遊主題版華僑日報的建築外牆,營造出「裸眼3D」效果,讓訪客感受當年既忙碌又熱鬧的印報黃金年代。

市區重建局早前於中上環推出全新「城蹤遊」計劃,於首階段活動圓滿舉辦「地膽遊中」導賞團,同時串連了中上環地區的市區更新項目、歷史建築、街道及商店,透過導賞活動深入探索該區豐富的歷史文化、建築特色和人文面貌。這次加碼的AR公共藝術新景點計劃,採用了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可實時更新圖像位置,讓用戶自由移動並隨時觀看AR影像和「打卡」內容。市建局與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表示,希望能透過此次創新,令參與者盡情打卡拍照,感受中上環專屬的文化活力,深入發掘中西區的獨特魅力。

此外,市建局製作了「地膽遊中」地圖標示四大主題景點及導賞路線,讓更多市民和遊客感受中上環的魅力。市民和遊客可依據地圖自行探索中上環的特色,公眾可點擊下載地圖,並通過地圖上的二維碼連接Google Maps應用程式。如欲體驗AR效果,可先開啟手機定位服務,再用相機應用程式掃描二維碼,對準場景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