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灣區·璀璨非遺」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展覽在深圳啟幕

1月8日,「人文灣區·璀璨非遺」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展覽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啟幕,展出來自香港的廣彩花瓶、中式長衫、粵劇戲服、扎作花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此展首站於2024年10月在香港啟動,現由深圳接棒第二站。現場展出大灣區「9+2」城市的337件非遺展品,以六大版塊為粵港澳觀眾展現大灣區共同的文化內核、情感共鳴和粵港澳三地文化魅力。

今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的第一個春節,這場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全貌的盛會因此引發了社會的關注與熱情。展覽以春節為契機,以非遺為載體,深入挖掘大灣區文化內涵,通過六大版塊讓市民和遊客深刻感受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體驗「來粵過大年,灣區大團圓」的創新與活力,見證「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和諧共生。展覽對增進國人文化認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大作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譚美兒表示,此次展覽展示了大灣區豐富多彩的過年習俗,讓大眾在節假日可以深入理解傳統文化,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和很有意義的節目。她指出,展覽帶了一些香港的項目,希望能繼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友好的非遺交流,讓粵港澳共有的嶺南文化得到繼續傳承。

展覽入口設置了一個「奇妙」的空間,牆面與地面共同組成一個開放式的「數字萬花筒」,不停變換着鮮艷繁複的花紋。這些圖案的元素便均取自於此次的展品之中,現場不少觀眾被這樣的「打卡點」吸引、駐足、拍攝。深圳展策展人李媛媛介紹道,觀眾走進展廳就會發現「人文灣區·璀璨非遺」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匯不是傳統的非遺展的感覺。展覽用了創新、美麗的展陳方式,旨在激發大家對於非遺之美的嚮往。

此外,展覽以行花街、喝年茶、賞花燈等豐富的互動活動再現大灣區春節的歡樂場景,每一個細節都勾勒出灣區人民共慶佳節的喜悅畫面。舞台上,粵劇演員用悠揚的唱腔為觀眾送上新春祝福;燈火璀璨中,猜燈謎和掛中國結的活動吸引眾多家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融的和美畫卷將生動呈現在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