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正式開幕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由昨日(17日)起至5月7日向大眾開放,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香港藝術館設展。是次展覽展出了來自知名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共52件珍品,讓香港觀眾有機會欣賞法國國寶級的畫作。這也是香港首個以兩位印象派巨匠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為主題的大型展覽。

展覽開幕典禮於1月16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法國奧賽博物館國際展覽項目總監史蒂芬妮‧德布蘭班德、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教授、康文署署長陳詠雯以及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

羅淑佩致辭時表示,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均以出色的印象派藝術藏品享譽國際,香港十分高興能展出這些受到世界各地觀眾珍視的法國國寶。她認為,是次展覽是東西文化交流的好例子,是香港與法國合作的美好見證,也是對去年全球的首場印象派展覽舉辦150周年的致敬。她亦指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將與另一所國際知名法國博物館——巴黎的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合作,於今年三月底舉行第四屆博物館高峰論壇。香港中西文化薈萃,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世界級的文化藝術設施和多元化的文化空間,亦讓香港進一步提升其作為地區及世界文化樞紐的地位。

是次展覽展出的52幅畫作中,有51件為首度在港亮相,包括水果及花卉等靜物、風景、人物肖像和沐浴者畫作。亮點展品包括塞尚的《蘋果與餅》、《靜物—蓋罐》和《紅色屋頂(埃斯塔克的松樹)》和雷諾阿的《穿小丑裝的克洛德.雷諾阿》、《風景中的裸女》和《劇院包廂裏的花束》。展品亦包括兩幅珍貴的西班牙畫家巴勃羅.畢加索畫作《大型靜物畫》和《披布裸女》,藉以展示兩位印象派大師的創意如何啓迪後世畫壇巨匠。

雷諾阿是推動法國印象派發展的靈魂人物,在色彩與光影的描繪為西方藝術史開創新的時代。而塞尚的繪畫理論則奠定了後期20世紀初現代藝術的風格,影響20世紀歐洲畫壇的發展,揭開現代藝術的序幕。這次的展覽見證了塞尚和雷諾阿的非凡藝術成就,讓參觀者一同回顧他們在不同階段的藝術生涯互相切磋交流。 

香港藝術館精心設計是次展覽的教育角為法國火車月台,讓觀眾乘坐時間列車進入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探索他們的創作領域。香港限定內容亦包括兩位大師的模擬對話和足跡地圖等,介紹這兩位殿堂級的藝術家的生活軼事和深厚友誼,讓觀眾以新角度認識塞尚和雷諾阿與他們的藝術。

為配合展覽,香港藝術館亦將舉行一系列特備節目,包括由專家及藝術家主持的公眾講座,展覽期間將設有多場以生動的戲劇形式帶領觀眾參觀展覽的戲劇導賞及多場繪畫工作坊,從而加深公眾對印象派藝術的認識和欣賞。香港藝術館邀請了兩位香港藝術家楊沛鏗和賴筠婷,從兩位印象派大師的作品中汲取靈感,進行新的創作。楊沛鏗的藝術裝置《遊園:泳者與觀者》受塞尚的沐浴者畫作系列啓發,創作由照片與巨型軟雕塑組成的裝置作品,探討該系列畫作對裸體的描繪以及凝視的張力。他的作品使天然與人造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顛覆了觀眾對環境的固有認知,從而觸發不同的感知方式。賴筠婷的《日常細語》裝置作品,從兩位法國大師的靜物和肖像畫獲得啓發,透過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及以線條寫生的靜物畫去勾勒生活的瞬間和點滴,通過當代中國水墨畫的視角,重新詮釋19世紀西方大師的風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