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

一系列共十節藝術講座,旨在結合香港本地傳統文化及現代藝術,推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邀約的導師皆為各文化藝術領域的頂尖專家,題目涵蓋茶道、太極、中國美學、粤劇、音樂、書法、雕塑、陶瓷、傳統文化等。通過有趣形式開展課題,鼓勵參加者學習、交流,貫徹實踐和傳承的理念。

 

日期時間:
2025年6月4日-7月9日,8月20日-9月10日,逢週三晚7:30

地點: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門票:
$80

講座主題及詳情如下

6月4日

茶出中國:茶道審美的歷史發展

鄭培凱教授,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著名歷史文化學者、作家、詩人。原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學社創社社長,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創始主任、教授。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團結香港基金學術顧問,香港集古學社社長,浙江大學客座教授,臺灣逢甲大學特約講座教授。著作所涉學術範圍甚廣,以文化意識史、文化審美及文化變遷與交流為主,尤其在昆曲、茶文化研究方面有極高的建樹。著作、編著逾百種。鄭教授書法與學養相得益彰,為文化界、學界、藝術界人士及社會公眾所喜愛。近年受邀舉辦個人書法展與聯展數十次。2016年獲頒香港政府榮譽勳章。2023年被選入福布斯中國傑出匠人TOP 100。

6月11日

國樂無雙——方錦龍國樂聆享會

方錦龍是享譽國際的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五弦琵琶和古琴的非遺傳承人。他復原唐代五弦琵琶並創新改良,從藝40餘年出訪50餘國,以「國樂綜藝化」理念推動傳統藝術破圈。作為《國樂大典》《鄰家詩話》等節目核心策劃,其B站跨年晚會《韻·界》、河南衛視春晚演奏引發現象級傳播,並在冬奧會、成都大運會等國際舞台展現國樂魅力。全球巡演足跡遍及五大洲,創排《無論西東》《斗·樂×二次元》等跨界音樂會。 

他曾舉辦《琵琶的前世今生》等數十場中外樂器珍藏展,出版《國樂無雙》等著作,在B站開設國樂通識課,於廣州、蘇州建立傳習館,首創「五弦樂舞」非遺傳承項目,獲「中國禮樂推廣大使」「時代風尚最美文藝志願者」等稱號。《人民日報》曾贊譽其讓傳統藝術煥發青春活力,是以「讓民族音樂活起來」為使命,成為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的標桿人物。



6月18日

香港公共藝術空間及我的創作

朱達誠,1965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留校,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後任湖北省美術院雕塑創作室主任。1984年移居香港,2003年任香港藝術公社董事會主席,成立香港雕塑學會、促進粵港澳雕塑交流活動。2007年獲特區政府頒授紫荊榮譽勳章。曾任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全國美展第十一屆、十二屆港澳台及世界華人區評委。現任中國雕塑學會理事、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藝顧問、香港文聯總會榮譽顧問、中國文促會雕塑專委會顧問等職。

6月25日

走近大師——饒宗頤教授的學養行誼

李焯芬,香港大學原副校長、講座教授,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饒宗頤文化館執委會主席,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前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中國文化研究院理事會主席,香港地方志編審委員會首席召集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大紫荊勳銜。

7月2日

粤劇趣味

羅家英是香港粵劇界的中流砥柱。六歲開始,受父親羅家權、叔父羅家會、伯父羅家樹教導,更師事王粵生、王者師、梁素琴、粉菊花、呂國銓、劉洵、李萬春等京劇大師,融南北藝術於一爐。十九歲正式擔正為文武生,遍演星馬多年。1973年返港成立英華年劇團,與李寶瑩、梁醒波、靚次伯、關海山、任冰兒等合作,演出《蟠龍令》《活命金牌》等,奠定了文武生的重要席位。羅家英與李寶瑩合組大群英劇團,到世界各地演出,新編多套名劇如《焙衣情》《李娃傳》等。1974年起教授粵劇,讓粵劇薪火相傳。他亦自編自演多齣戲寶,如改編自莎士比亞《李爾王》及《馬克白》的《李廣王》和《英雄叛國》等。1988年與汪明荃組成福陞粵劇團,更編出《楊枝露滴牡丹開》《穆桂英大破洪洲》等多套粵劇。

曾獲頒香港特別行區政府「榮譽勳章」、世界傑出華人獎、美國北方大學榮譽博士、香港特別行區政府「銅紫荊星章」。

7月9日

中樂人生

閻惠昌是享譽世界的中樂指揮家,1997年6月應邀擔任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現為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1987年獲中國首屆國家一級指揮評級,獲新加坡文化獎、香港銀紫荊星章等眾多榮譽。他身兼多所院校教授及樂團榮譽職位,曾創立香港國際中樂指揮大賽等。閻惠昌帶領香港中樂團創下諸多中樂發展里程碑,推動委約作品、樂器改革等。他師從名師,畢業後任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也常客座指揮西樂團,還是活躍作曲家,作品屢獲國家大獎。

8月20日

太極人生:動靜之道

李暉,廣西桂林人,著名武術運動員,中國武術八段位,國際武術裁判員。現任香港太極青年慈善基金主席,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香港珠海社團總會副主席,香港武術聯會顧問。

2020年發起創辦香港太極青年慈善基金(為根據香港《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並擔任主席,遼寧省政協常委何超蕸女士, BBS, JP、全國人大代表文頴怡女士, BBS, JP出任基金會創會董事。

8月27日

我的瓷印人生

蔡履平,浙江蕭山人,1953年生,80年代初師從中國美院著名雕塑家周輕鼎教授並開始涉及陶瓷印,篆刻取法鄉賢韓登安、來楚生諸家,近年又得西泠印社劉江、林乾良等先生指點,專門從事陶瓷印的創作與研究,其雕鈕造型古朴典雅,在西泠印社和中國工藝美術舉辦的大展上屢獲大獎,並被中國印學博物館、中國篆刻藝術館及一些著名書畫家收藏使用。出版有《蔡履平瓷》《蔡履平瓷印蕭根譚》等。2005年西泠印社中國印學博物館專門舉辦《蔡履平瓷印展》。2006年在杭州建立《杭州陶瓷印藝館》並主持以陶瓷為主的印材開發與篆刻創作。

9月3日

Al時代的藝術教育

陳美齡14歲成為職業歌手,在亞洲賣出超過1,000萬張專輯及CD,在香港及日本獲頒超過50張金唱片及白金唱片,現為日本皇冠唱片公司旗下歌手、渡邊音樂製作公司旗下作曲家。其日文、英文及中文著作達108本,包括暢銷作《大家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四冊)及《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等。

身為教育家,於史丹福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國際傳播、性別、國際關係、人權、兒童問題及教育研究。現為大阪經濟大學客席教授及香港都會大學榮譽顧問,曾於多間院校及大學任教。

她被公認為具影響力的社會意見領袖,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日本委員會大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地區(東亞及太平洋)大使、日本癌症協會微笑大使、香港駐日親善大使。她憑公共事務及文化方面的貢獻榮獲日本旭日章、廣島大學裴斯泰洛齊教育獎以及國際青年紀念和平論文特別獎等殊榮。

9月10日

法古揚今——容浩然的傳統書藝與創新

廣東中山人,先後隨嶺南大師楊善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學習書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香港書法學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善衡書院特邀院務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書法文憑班導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席講師和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


七次入選香港藝術雙年展,九六年獲香港雙年展書法獎。入選第一屆全國新人作品展、第三、四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入選第五、六、七、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第三屆全國楹聫展、第四屆全國正書展和第三屆蘭亭獎展。書法作品《矛與盾》獲2022年國家藝術基金美術創作項目資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