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宋淇與宋鄺文美手稿與遺物捐贈儀式於都大舉行

昨日(12日),張愛玲、宋淇與宋鄺文美手稿與遺物捐贈儀式於都大雅居樂體育館舉行,由宋以朗、宋元琳、都大校董會主席黃天祥及都大校長林群聲主禮。2025年適逢華語世界著名作家張愛玲逝世30周年,香港都會大學(都大)獲張愛玲遺產管理人宋以朗及其姊宋元琳慷慨捐贈珍貴文獻及遺物共數千件,包括張愛玲的作品手稿、與宋淇夫婦的書信及個人照片、體現張愛玲個人生活趣味的物件等,以及宋淇與其他文化界人士,如錢鍾書的書信交流。這批文獻及物品呈現張愛玲的創作歷程、宋淇夫婦對張愛玲的作品以至其個人發展的影響,以及宋淇夫婦在中國現代文化界中的重要地位。

宋以朗受訪表示,他與宋元琳作為張愛玲和父母的遺產管理人,二十年來致力保存和整理三人的手稿與遺物,也始終希望有更專業的機構來幫助管理。如今,兩人已基本完成整理與出版工作,但還需要讓遺物得到妥善保管,在篩選接管機構的過程中,他們尤其考慮宋氏夫婦的文化遺產能否與張愛玲的遺物得到同等重視。最終,他們決定將如此大量的文學珍藏贈予都大。

宋以朗續表示,香港鮮有如此有份量的文學珍藏,整合了張愛玲及家父宋淇、家母宋鄺文美的作品手稿與文物。他希望通過都大推動現代文學作品的保育、傳承和研究,讓更多人從不同角度認識三人的作品,並提升香港以至世界各地人士對華語文學界的認識和興趣。

通過今次捐贈,這批文獻及物品真跡將永久存放於都大,為文學界及研究學者增添一筆無價的文化遺產,並進一步推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及數碼人文創新發展。

都大副校長(行政及機構發展)鄺志良稱,承擔保管張愛玲和宋氏夫婦手稿與遺物這項使命既是壓力也是動力。他們的工作將圍繞保存、展覽、傳承、研究與合作五個中心開展,具體工作包括:成立研究團隊;建立檔案文獻資料庫和數碼影像典藏供學者通過申請獲取資料以供研究使用;由圖書館設立「張愛玲特藏」和「宋淇、宋鄺文美特藏」來保存文化遺產。鄺志良還表示,都大正籌劃公開展覽傳揚這批珍貴的文獻及遺物,讓公眾從多個角度了解張愛玲及宋氏夫婦的文壇故事及其卓越成就。

在捐贈儀式上,都大校董會主席黃天祥代表都大衷心感謝宋氏的捐贈。他表示,此舉不但為香港學術界和文化產業增添寶貴資源,亦肯定都大於現代文學作品的保育和研究方面的努力。他強調都大定必會好好愛惜和善用這些文化珍藏,透過研究、展覽、數碼人文創新等活動,讓都大師生、市民、研究人員、甚至遊客,都能近距離感受這些文化瑰寶的魅力。同時,他亦希望值此提升都大在香港以至海外內地區推廣中國現代文學和數碼人文創新方面的影響力。

都大校長林群聲教授則表示,都大肩負使命推動學生增進知識及提升研究,而數碼人文及文學正是大學重點研究領域之一。他指出,張愛玲及宋氏夫婦的文化遺產落戶都大,能為大學及相關文學研究注入新活力,促進跨學科、跨機構、跨地域的研究,深入探討中國現代文學,並推動文化傳承。

捐贈計劃召集人、專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行政及發展)及副教授梁慕靈指出,宋淇在華語文化界擔當重要角色。她表示,宋淇不僅是文藝評論家、翻譯家及詩人,其廣闊的人際網絡為張愛玲擔當了中介角色,對張愛玲的作家生涯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她希望藉著今次的捐贈和相關推廣活動,推動更多人探索中國現代文學。

另一捐贈計劃召集人、大學圖書館館長譚文力表示,這次館藏的收集、保育、數碼化及推廣工作,標誌著圖書館在文物保育與推廣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他期望今次捐贈不僅豐富大學圖書館館藏,更可為全球研究人員提供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源,讓對中國現代文學、張愛玲和宋氏夫婦作品感興趣的普羅大眾皆可受益。

在捐贈儀式後,都大舉行了是次捐贈儀式的分享會。宋以朗與梁慕靈、譚文力三人以對談的形式,在分享會上介紹是次捐贈的基本情況,亦分享了張愛玲與宋氏夫婦緣起香港的多年交誼,以及宋氏夫婦在現代華語文化界的重要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