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廟宇雕塑中哪吒的形象
「哪吒伏龍」是哪吒年青時所闖下的大禍,故事見於明許仲琳、陸西星所著《封神演義》第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及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磯〉。
炎熱的五月天,哪吒往東海九灣河沐浴,他用隨身七尺長的大紅綢子混天綾蘸水拭抹全身,該混天綾法寶害得海面波濤洶湧,海中的水晶宮也搖晃起來。海龍王敖光派一個巡海夜叉去了解,夜叉竟被哪吒用乾坤圈打死了,乾坤圈是金色鐲子,可放大縮小,投擲攻擊,力量巨大百發百中,當然輕易令夜叉一命嗚呼。龍王三太子敖丙打算前去收拾哪吒,哪吒踏住了敖丙的頭,拿起乾坤圈打了一下他的腦門,打得他變成了一條小龍。哪吒把敖丙的龍筋抽出來,打算給父親李靖做腰帶,敖丙被抽得嚷叫,翻滾後就死了。
海龍王敖光打算向玉皇大帝稟告哪吒惡行,怎料哪吒恃着有師傅給予他的隱身符,竟用乾坤圈打得敖光踉蹌倒地,及後更打了敖光一二十拳。敖光更被哪吒抓下了四、五十片鱗甲,疼痛難忍只求饒命。四海龍王為敖光出頭,聯名奏准玉帝來拿哪吒父母即李靖夫婦問罪,哪吒說:「『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李艮(巡海夜叉),我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
為了不連累雙親,哪吒「便右手提劍,先去一臂膊,後自剖其腹,剜腸剔骨,散了七魄三魂,一命歸泉」。這便是哪吒削肉還母、剔骨還父故事的由來。四海龍王姑念哪吒的一番孝心,便放了李靖夫婦不再追究。
後來哪吒師傅乾元山太乙真人用蓮花和荷葉為他做一副軀體,將荷葉梗兒折成三百骨節;三個荷葉按上、中、下,然後口中念念有詞,最後大喝一聲:「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時!」之後跳起一個人來,身長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蓮花化身。
不少廟宇裝飾都會以哪吒年少時的形象為題材,哪吒不畏強權,作為仙界的代表輔助姜子牙伐紂,年青時期的哪吒穿着將領的盔甲,拿着乾坤圈,踏上征途,理直氣壯昂首闊步。
(轉載: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