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香港藝術節:香港中樂團與作曲家瞿小松合作呈獻《虞姬夢》音樂會
在2025年第53屆香港藝術節中,國際著名作曲家瞿小松多年來首次與香港中樂團合作,以大型中交響的專場音樂會形式進行創作,聯同著名德裔女高音龔麗妮一起呈獻《虞姬夢》音樂會。
《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項羽之死是一個悲哀的篇章,曾放出「彼可取而代也」之豪言的英雄被圍困於垓下,在潰逃至烏江後親手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這齣悲劇,由司馬遷用簡潔而富有深意的語調一唱三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在項羽的落幕中,虞姬的存在為此增添了一抹哀艷的色彩。虞姬在《史記·項羽本紀》的出場只有寥寥數字,在簡單的「有美人名虞,常幸從」之後,她只出現在項羽的悲歌中,亦用自己的歌聲加劇了項羽的痛楚:「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而在後世《霸王別姬》的相關文藝創作中,虞姬往往會為霸王舞劍,舞罷便自刎殉情,用自己的血痕增添更殘忍的美感。直到近現代,選擇理解虞姬、重塑虞姬的作品才開始出現。幾千年來的虞姬,誠如張愛玲在她17歲時寫下的短篇小說《霸王別姬》中所表達——「她僅僅是他的高吭的英雄的呼嘯的一個微弱的回聲」。
《虞姬夢》音樂會將以古曲新編的《霸王卸甲》開幕,渲染英雄末路的悲劇氛圍;第二首曲目是這次世界首演的《苦怨》,配有東漢詩人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詞,唱出女子在戰亂中漂泊的苦楚。作曲及編曲家瞿小松更以五個樂章編織《虞姬願》的華章,演繹金戈震顫的楚漢之爭,聲聲催心的悲切楚歌,最終將悲劇昇華為跨越時空的「平安願」。在《虞姬願》中,女高音龔麗妮將三度獻唱,以婉轉深情的歌聲訴說虞姬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