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香港藝術節兩大亮點——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會與上海越劇院四場精彩節目
第53屆香港藝術節掀開帷幕,今年帶來琳琅滿目的國際化演藝節目,包括眾多中國藝術家、藝術團體及他們參與的聯合創作和製作節目。其中兩大亮點是藝術節閉幕演出的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以及睽違15年、再踏香港藝術節台板的上海越劇院所帶來的精彩節目。

作為今屆香港藝術節的閉幕節目主角,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為觀眾帶來一場融合中西樂韻精髓的音樂饗宴。3月29日,蜚聲國際的內地指揮家呂嘉將率領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2009年以十九歲之齡勇奪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後聲名大噪、被讚譽為「天賦異稟的藝術家」張昊辰,演奏炫技的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一首被稱為「鋼琴音樂史上真正的劃時代作品」。張昊辰將以華麗的技巧和深刻的表現力,演繹至高的鋼琴彈奏,配合呂嘉帶領近年在國際樂壇上打響名堂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給觀眾體驗內地古典音樂的新標杆,帶領聽眾的思緒飛馳,攀上聽覺的頂峰。
是次表演是樂團首次來港演出,也正值樂團成軍15周年,表演的規格及曲目可謂前所未見。談到演出陣容,樂團節目運營組長湯寧介紹道,4首曲目中邀請了2位當代內地各自領域中的最高水準者進行獨奏演出,下半場則會呈現由105人組成的大編制樂隊演出。樂團助理首席馬魏家則以「很硬核,絕對展現了硬功夫」形容此次演出的曲目。
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將分為上、下兩場。上半場包括西方歌劇的巔峰之作——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爾德》的序曲及終曲〈愛之死〉,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唱出愛情的生死悲愴,歌劇改編自中世紀德國詩人的敘事詩。華格納結合了自身經歷,寫出了這齣讓人動容的愛情悲劇。緊接是鋼琴家張昊辰與樂團共同演奏有「鋼琴音樂史上真正的劃時代作品」之稱的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樂章快慢段落接連出現,直奔極盡炫技之能事的璀璨尾聲。
下半場由中國當代作曲家姚晨創作的短篇管弦樂曲目《造園》打頭陣,以西樂構建中國文人的理想居所「中式園林」。中國文人自古以來喜將詩情畫意投射山林中,「造園」便是讓情感濃縮在一處園林內。姚晨以曲目表現「園林建造的過程」,也是「尋找歸家之路的過程」,利用音符創作的旋律與和聲,為觀眾打造一座心靈的園林,「是一個精神歸宿和情感世界」 。
作為音樂的「造園者」,姚晨選擇以交響樂演繹中國意象,使《造園》不只局限於中國,而是走向世界。她表示,在建造園林時,疊山移水、栽花種草,將這些過程轉化成音樂,再透過交響樂團豐富的音色和音響,例如銅管、木管、弦樂、打擊樂等有深有淺、有高有低的聲音迅速創造一種空間,當中有很多動盪和起伏。姚晨補充道,在創作時特意使用了中國樂器「鑼」因它猶如鐘聲,響起時感覺沈睡的靈魂都被喚醒了。這首樂曲從繁華到寧靜,混沌到井然有序,再邁向高潮,最後以鐘聲作結,表示一切「建造完成」。
演出的最後一曲是史克里亞賓的《狂喜之詩》,該曲被評為史克里亞賓管弦樂曲的最高傑作。史克里亞賓把詩句寫成交響曲,在自由狂想與嚴謹之間取得平衡,明亮與緩慢的旋律交錯,最後進入高亢澎湃的狂喜境界。樂團音樂總監呂嘉對表演曲目表示,這4個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人類對生與死、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希望觀眾能從中得到感悟。樂團總經理任小瓏表達了對表演此曲的期待。他相信樂團能把最好的樣子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喜歡並印象深刻。

上海越劇院睽違15年、將再度踏上香港藝術節舞台,由趙志剛、單仰萍、章瑞虹、方亞芬等多位梅花獎得主及國家一級演員,於2月27日至3月1日為觀眾帶來四場精彩節目——《家》、袁範版《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以及折子戲專場。
《家》是根據巴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經典劇目,在2003年首演後口碑載道,旋即斬獲文華新劇目獎。故事講述20世紀初一個沒落封建大家庭的悲劇,將由兩位梅花獎得主、尹派小生趙志剛及王派花旦單仰萍分別飾演男主角覺新及女主角梅芬。呂派花旦鄧華蔚將飾演瑞玨,陸派小生許傑和傅派花旦陳湜則分別飾演覺慧和鳴鳳。
故事伴隨悠揚的簫聲拉開序幕,主角們順序登場,清麗唱腔配合越劇獨特的細膩情節,刻劃出複雜的內心世界,將角色的情感波動、內心掙紮充分展現——「雙洞房」的淒惻、「梅林重逢」的悵然、「梅珏交心」的感動、「鳴鳳投湖」的淒美,還有「兄弟相爭」的交鋒與和解。舞臺上栩栩如生的梅花裝置、唯美的舞台燈光設計、精緻寫實的舞台道具等,塑造出一幕幕經典場景,為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無上享受。
當中印像特別深刻的,是《家》在結合女性視角的同時,還表現了越劇的精髓——愛情。趙志剛指,他們把兩組愛情提煉出來,將其他人物都簡化,同時展現了巴金對《家》這劇目的定義。他續表示,悲劇往往是把最美的毀滅給觀眾看,在《家》這部劇中便可以深刻感受到悲劇的力量。為了更好地表達劇情,劇組還利用舞台手段,打破時空限制,讓三個本是身處不同時地的人現身於同一舞台,訴說不同的情感,演出經典場面如「雙洞房」及「雙訣別」,同時運用了電影的場景,推移鏡頭,將詩意的、唯美的越劇通過兩組愛情呈現出來。
今次登上香港舞台,也是原班首演相隔22年的再度聚首。對於相隔多年再演,單仰萍直言感覺仍歷久常新。她指出,所有道具、服裝、音樂都與22年前相同。包括台上流動的梅花道具都是他們之前有使用的。她表示,演繹到精彩場合時他們都淚奔了。對於《家》這堪稱經典的劇本在上海越劇院已傳至第三代演員演出,單仰萍指《家》可以說是上海越劇院男女合演的一個里程碑,也是傳承經典劇目,值得香港觀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