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部分文物將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由上海博物館、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聯合舉辦,自2024年7月開幕以來,一直是上海乃至內地最熱門的文化展覽之一。這場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覽,帶來了492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的珍貴文物,而部分文物將於11月起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神秘的古埃及文明一直是人氣長盛不衰的展覽主題,而這次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自開幕以來也是一票難求。自18世紀拿破侖遠征埃及後,古埃及文物流散至許多歐美國家,幾乎壟斷了古埃及文明研究的「話語權」。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專家能夠深入埃及參與考古研究,這次大展就呈現了中國學者視角下的古埃及文明,也是首次展現了中國與埃及學界交流合作的最新成果。

這次展覽中很多展品的發掘也離不開中國專家的貢獻。2020年,薩卡拉遺址有新發現時分,正逢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在埃及當地求賢若渴之際,中國考古隊於2021年初抵達埃及,走進薩卡拉。中國學者的專業素養,以及中國在文物數字化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在相關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埃及各部門的高度認可,這也對這次展覽的促成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上海展覽的首席策展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顏海英正是當年遠赴埃及共襄盛舉的中國專家之一,憶起當時的情形仍然難掩興奮。她介紹,中國的埃及學研究起步較晚,作為學者,有責任在公眾間更好進行科普,讓大家擺脫獵奇和誤讀,更加完整、準確地認識和欣賞古埃及文明。同時,同為文明古國,中華文明與古埃及文明的比較研究,還能夠加深對彼此的理解,在「他者」中看到真實的「自我」。從這一意義上說,這樣的展覽只是一個起點,不僅可以把埃及學者、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更多地介紹給世人,也將拉開中埃兩國之間更廣泛合作的序幕。

區別於以往很多展覽的展品來自歐美等國,本次大展是中國的公立博物館首度與埃及官方直接合作。得到了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的支持,所有展品均為中國團隊在埃及當地挑選,涵蓋了埃及國家博物館、盧克索博物館、蘇伊士博物館等七家埃及重點博物館的重要藏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最近幾年的最新重要考古發現,超過95%以上的文物為首次來到亞洲。

在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中,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史前彩陶,埃及眾神和王后雕像,法老鍍金面具,神秘的荷魯斯之眼,最早的肖像畫,繪畫水平極高的彩繪木棺,紙莎草《亡靈書》等。

上海展覽的第二主題「薩卡拉的秘密」,亦是即將到香港展出板塊之一。古埃及人將定都孟菲斯作為其歷史的開端,薩卡拉正是整個孟菲斯墓區最重要的環節。2020年,薩卡拉考古有了新發現,包括修建於公元前600年的貓女神神廟遺址及貓神祭司地下合葬墓穴中的完好遺存等,被列為當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動物崇拜在古埃及非常風行,很多特定的動物會被製成雕塑甚至木乃伊出售給大眾,作為日常獻祭和供奉的專用物品。走進上海博物館「薩卡拉的秘密」展廳,可以看到新出土的動物木乃伊,包括朱䴉、狒狒、禿鷲等,以及此前很少見到的牛、鱷魚和猴子。

最為豐富的還是與貓有關的各類展品。巴斯泰特是古埃及神話中的貓神,常常以貓首人身或直接以貓的形象出現。對貓女神的信仰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王朝時期。薩卡拉是古埃及三個重要的貓女神崇拜中心之一。此次展出了兩個貓女神像,其中優雅的貓首人身像還被複製了大的立像在展廳。女神身着飾滿圖案的長裙,右手拿着古埃及重要樂器和儀式用具的叉鈴,左手拿着裝飾着日輪和神首的盾形護符。此外,薩卡拉地區也是重要的貓墓葬集聚地,預估有數十萬具貓木乃伊埋葬其中,這次的展覽中,也有很多薩卡拉新出土的貓木乃伊,加上特別策劃的動畫視頻環繞,使得整個展廳彷如一座聲光齊全的貓神聖殿。

在上海的展覽中,埃及法老可謂隨處可見。上海博物館的大門口按照埃及當地習俗,請來了原本收藏於盧克索博物館(Luxor Museum)的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Merneptah(內地稱「麥倫普塔」)雕像作為「迎賓使者」。這尊2.4米高的雕塑,也是數千年來首次離開埃及。為了確保他的安全,上博還特別為他定製了玻璃罩。

展覽的另一個重要主題「圖坦卡蒙的時代」的相關展品也將於香港展出。在上海的展覽空間,觀眾通過狹長走道進入環繞式的展廳,可以目睹最為著名的法老之一、年少去世的圖坦卡蒙的生命祭典、共情公元前14世紀的生死別離。再往裏走,迎面就能看到一尊圖坦卡蒙大型雕像,這座雕像原本有6米多高,但在發現時已經殘缺了下半部,但2.85米高的上半身已經足夠震撼。就在他的對面不遠處,有父親阿蒙霍特普四世,後改名埃赫那頓(Akhenaten)雕像與之對望。父子二人中間的玻璃櫃中,還有一尊殘缺的納芙蒂蒂(Nefertiti)頭像。納芙蒂蒂是埃赫那頓的王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