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秀蓮舞蹈團攜手水墨畫大師靳埭強及郭孟浩打造 《和.春之祭共舞》及《舞蛙道》
香港第一代編舞家錢秀蓮一直致力於探索中國舞與現代舞、東方與西方藝術語彙之間的關聯與互動。最近,她帶領舞團創新突破,邀請水墨畫大師靳埭強及「蛙王」郭孟浩一同合作,透過正在巡演的《和.春之祭共舞》和明年上演的《舞蛙道》,呈現50年來精彩藝術生涯,訴說港人故事。
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和.春之祭共舞》是一部編創橫跨20年的作品,展開巡演後屢次驚艷世界舞台。繼2023年在香港法國藝術節及去年於上海演出後,今年亦先後亮相歷史悠久的巴黎Alhambra劇院及大灣區多個城市的舞台,當中包括3月14及15日於深圳龍崗文化中心,以及3月21及22日於廣州廣東藝術劇院的巡演。
此外,劇團也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之邀,參與「中華文化節2025」演出,8月1及2日,《和.春之祭共舞》將登上西灣河文娛中心的舞台,8月底,錢秀蓮舞蹈團又將帶着作品到上海及蘇州巡演。錢秀蓮表示,單是2025年,《和.春之祭共舞》在本地及國際的演出就已逾10場。
錢秀蓮年輕時曾在外國習舞,回流後卻深感自己扎根香港,加上醉心中國文化,開始編創一些既代表香港又能弘揚中國文化的舞蹈。2023年,她邀請水墨畫大師靳埭強合作打造《舞畫道》(即現為《和.春之祭共舞》中的《和》),希望完成她與畫結緣的個人心願,更想透過舞蹈呈現香港藝術設計的故事。
錢秀蓮表示,靳埭強博士從事設計行業逾50年,而她入行舞蹈領域也有半個世紀,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體現出獅子山精神。她希望藉着這次合作擦出更多的藝術火花,認為這件作品正代表着香港人鍥而不捨追夢的拚搏精神。
《和.春之祭共舞》通過結合西方現代舞蹈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運用大量藝術科技,並與香港藝團「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科技聲影團隊合作,講述正能量的香港故事,傳遞和諧、平衡、溝通、共融及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整個劇作由以下三大主題組成:
《和》:以靳埭強的水墨畫為舞台背景,舞者在畫像刺激下,以靈動的身姿模擬畫中的自然意象,將氣、動律、經脈、哲學和科技等元素滙聚,營造出如詩如畫的水墨舞台意境。
《春之祭》:以古代祭祀禮儀為藍本,配樂選用經典西方樂章《春之祭》。舞者們通過太極、推手、散打等動作,將東方意蘊融入舞蹈,生動演繹「武舞同源」。錢秀蓮認為太極武術的「攻」、「防」就如一種溝通方式,跟此篇章的主題不謀而合,能讓觀眾進一步思考現今「科技融入」與「未來溝通方式」的關係。
《共舞》:在演出尾聲,錢秀蓮親自引導觀眾共同參與太極舞,實現舞者與觀眾互動,傳遞身心和諧、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的美好願景。
錢秀蓮談及創作,表示需要考慮中西文化的平衡和融合。她希望能讓觀眾從作品吸收訊息後,尋找到當下的感覺。因此,在設計《和》的時候,她採用西方手法,激發舞者創意,以身體作反應,展現人體、山水和諧共融的美感,並結合當代風格與科技,以Visual Art手法將大師畫作以流動方法呈現。錢秀蓮在《和》的編舞章節上花盡心思與舞者溝通,每次排練都會把靳埭強大師的水墨畫貼在排舞室鏡上,讓舞者感受畫作後,發揮創作潛質演繹。她指出,當舞者看到畫中的石頭,其肢體語言便會自然地表現出硬度,當看到畫中流水,就會讓肢體以柔軟方式,展現水的流動感覺。她感謝一眾舞者即使面對陌生和困難的表演方式也不言放棄,最終成就完美演出。
錢秀蓮透露,下一個合作對象是有「蛙王」之稱的郭孟浩。郭孟浩從事藝術創作同樣超過50年,與錢秀蓮的背景相似,因此促成了兩人合作打造嶄新舞劇《舞蛙道》。錢秀蓮表示,香港是一個多元的社會,除了較正規的主流文化外,還有獨特而跳脫的藝術文化,而本地多媒體藝術家「蛙王」正是其中的最佳代表。她指出,「蛙王」的創作媒介涵蓋水墨畫、雕塑、書法、裝置藝術到行為藝術,隨心創作多元化,勤奮且產量驚人,始終保持初心並忠於個人行為藝術的風格,令人心生敬佩。
為了籌劃《舞蛙道》的編舞,她事前與「蛙王」進行了五六次的深度訪問,希望通過了解他的藝術創作經歷,在作品中再次講述香港人的故事。錢秀蓮表示,此次合作不僅要挑戰自己過往的編舞風格,也希望從「蛙王」的大膽出位行為藝術風格中找到共同點,平衡彼此的藝術,這是一次難得的體驗。目前編舞仍在籌劃過程中,但初步構思是打造一個破格且有別於傳統舞蹈的表演,同時希望以「Fun」為主題,透過表演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帶來更多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