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發展局全新展覽「一方水土」正式開幕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新展覽「一方水土」正式開幕,由即日起至4月13日在黃竹坑Landmark South展藝館舉辦。展覽題目「一方水土」源自中國諺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土」既是滋養思想與情感的根源,也是激發藝術創作者無限創造力與人文特質的重要養分。展覽試圖呈現香港獨特的土壤與歷史如何塑造本土藝術家的藝術視角與實踐,展示他們如何以實驗性的創作塑造出香港獨一無二的文化表達。

展覽由本地著名攝影藝術家朱德華策展,匯集七位成長於70、80和90年代的香港藝術家,包括:朱德華、麥顯揚、倪鷺露、陳家俊、楊東龍、黃麗貞及曾家偉。展覽藉由參展藝術家的藝術裝置、攝影、油畫作品等豐富多元的創作,探討香港當代藝術過去數十年間的演變,印證香港本土當代藝術的崛起、突破與融合的時期,讓觀眾從不同媒介感受香港藝術的脈搏。
該展覽匯聚不同藝術領域,包括油畫、攝影、雕塑及裝置藝術。策展人朱德華表示,香港80年代的藝術市場尚未成熟,當時藝術家的創作很少受到市場影響,是真正為了自己,隨心所欲地創作,讓藝術回歸純粹,不帶任何雜質。


已故藝術家麥顯揚被公認為1980年代香港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其曾參與1987年香港藝術家自發策劃的展覽「外圍」(Out of Context),為香港當代藝術歷史撰寫了一個重要的篇章。他展出的青銅雕塑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創作題材包括人體、馬匹、老虎、樹木、書本、梯子和椅子等,以切割、錯置、重組等手法,詮釋人類生存狀態的真相與矛盾,充滿哲思、帶有幽默諷刺和超現實意味。今次展覽展出麥顯揚作品其一《茂盛》,繁茂的花枝從人體中延伸出來,沉靜而又富有張力,衍生出無限遐想空間。展覽亦展出麥顯揚1985年為香港電影金像獎設計的獎座,展現他對香港藝術的貢獻與啟發。

黃麗貞的雕塑創作反映出她個人的思考。她從不同時空與角度敘述香港的歷史,將過去的故事轉化爲流淌的記憶。她表示,自己的作品是「用陶瓷將無形的事物有形化」,如天空、水波與俯瞰視角的土地景象。

陳家俊展出大型動態雕塑《步行鐵路》——一個來自科幻世界的機械奇觀,探索科幻與現實之間的界線,以及機械與生命之間的微妙關係。作品靈感來自於節肢動物的腿部結構和運動方式,同時結合火車車輪在軌道上運行的特質,產生在鐵軌上步行的機械生物。

在攝影系列《朝聖者》中,朱德華想像一個關於人類未來的歷史故事,外星人移居地球後,因氣候與環境的變化,逐漸與人類融為一體。朱德華更以手繪上色的方式,為每個場景增添獨特的藝術性,描繪出外星生物的日常生活。曾家偉的實驗攝影則借用本地魚市場食品擺賣展示的狀態,隱喻在現今的數碼時代中,個人私隱與生活狀態所面臨的轉變。

楊東龍表明「畫作即自白」,一反過往繪畫的常見人文主題,在今次展覽中展出的藝術作品用負片色彩繪出不同地域的代表植物;而倪鷺露則同樣以油畫為媒介,透過勾勒線條、覆疊及擦拭色彩等技巧,反映人生進入新階段的動盪與掙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