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聯打造「中華文化節2025」十大項目 跨地跨界藝術家陣容鼎盛

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中華文化節」將於6月至9月回歸香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策劃的「中華文化節 2025」致力於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傳承,香港文聯今年再度攜手康文署,延續首屆良好勢頭並實現全面升級,新增諸多項目,涵蓋音樂、舞蹈、話劇、折子戲、展覽、大師講座等,為市民帶來更為豐富的文化體驗。

與會人員合影。

4月23日,香港文聯舉辦「香港文聯參與『中華文化節』項目新聞發佈會」。會議由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余昭科主持。會長馬逢國致辭時表示,深感榮幸能夠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再度攜手,為市民帶來十項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香港文聯秉持着開放包容、不忘本來、吸收外來的決心,聯合相關文化藝術界的眾多同仁,呈現多種形式的活動,每一項都承載着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康文署總經理(文化節目)倪淑儀致辭時表示,中華文化節意在普及與傳承,助大眾欣賞及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並了解中華文化藝術的當代發展,「發揮香港作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力量,説好中國故事。」

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致辭。
康文署總經理(文化節目)倪淑儀致辭。
香港文聯執行會長馬浩文介紹十大項目整體情況。

香港文聯執行會長馬浩文首先於發佈會上簡介十大項目概況,其後由多位文化界嘉賓代表介紹各自項目的藝術理念與特色。今年「中華文化節」以「文字」為主題,香港文聯亦策劃了多個與「文字」相關的節目。《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聚焦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系統,見證甲骨文的奇妙演變。《書寫的力量》展覽則呈現書法與當代藝術的碰撞,透過60幾位大師的作品,讓觀者感受筆墨之間的生命力。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余昭科介紹《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林天行介紹《書寫的力量》展覽。

優美的文字造就了文學經典,經典文學亦啓發了不同類型的藝術。今屆節目之一《古風·今咏》經典文學x當代舞蹈,以當代舞演繹《紅樓夢》、《梁祝》、《花木蘭》等經典,用舞姿重現文學作品的思想與情感。《詩韻中華》音樂會,由詩詞歌賦吸收靈感,集合香港著名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及流行歌手,以鼎盛的陣容彰顯國風氣派。

Caption:中國舞蹈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秘書長童小紅及香港編舞家曾稑宸介紹《古風·今咏》經典文學x當代舞蹈。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鄺美雲與寰宇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麥家樂介紹《詩韻中華》音樂會。

此外,今年還有多個以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精彩節目。博物館系列:《來自文物的聲音》音樂會,透過原創音樂和多媒體動畫,演繹敦煌、紫禁城、三星堆等文物的故事。《太生與老腔——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音樂會交織古今樂韻,展開三弦、華陰老腔與流行樂隊之間的對話。《再現經典——京崑折子戲專場》精選多齣風格各異的折子戲,由香港與山東名家聯手,以精湛的演技,展現中國戲曲的不朽魅力。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總監及駐團作曲家甘聖希介紹博物館系列:《來自文物的聲音》音樂會。
香港中樂團三弦首席、三弦大師趙太生《太生與老腔——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音樂會,並現場表演。
香港文聯顧問、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介紹《茶的歷史與藝術》展覽。

今屆「中華文化節」亦推出「茶文化」系列,當中包括香港文聯主辦的《茶馬古道•斷龍吟》話劇和《茶的歷史與藝術》展覽。《茶馬古道•斷龍吟》以清末的邊境小鎮為背景,通過角色之間的掙扎,譜寫出民族自強的歷史畫卷。而《茶的歷史與藝術》展覽則橫跨神農時代到現代社會,展現中華茶文化如何跨越時空,連結世界。

香港資深戲劇人傅月美介紹《茶馬古道•斷龍吟》話劇。

最後,備受歡迎的《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亦載譽歸來,由10位專家學者分享真知灼見。今年講者包括著名歷史學家鄭培凱教授、國樂大師方錦龍、粵劇名家羅家英、香港武術運動員李暉等,將與觀眾分享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創新。

香港太極青年慈善基金主席、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副主席介紹《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