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展覽盛大揭幕
昨日(11日),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香港藝術館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聯合籌劃的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展覽盛大揭幕,由即日起至10月7日呈獻93組橫跨唐代至清代的享譽中外文化的傳世瑰寶。是次展覽首次讓三大世界級寶庫——包括由已故本地收藏巨擘劉作籌建立的「虛白齋」、何耀光的「至樂樓」以及利榮森的「北山堂」——同場亮相,觀眾將有機會了解到三位藏家及其家族的收藏特點,以及他們在保護文化珍品的過程中發生的趣事。

康文署署長陳詠雯在展覽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表示,20世紀中大量中國書畫及文物珍品輾轉流入香港,外國畫商和收藏家爭相搶購。三位收藏家希望將國粹留在中華大地,竭力搜羅中國歷代書畫珍品,因而創建了虛白齋、至樂樓及北山堂這三批世界級的私人珍藏。這批收藏品見證香港收藏界的輝煌時代,之後由三位收藏及其家人饋贈香港藝術館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作公開展示和教育用途,讓大眾了解鑑賞中國書畫之道。三位藏家及其家族盡心保護和推廣中華文化,彰顯化私為公的高尚情操。

三大古書畫收藏各具特色。虛白齋藏品涵蓋了明清時期的主要流派,全面而清晰地反映中國書畫藝術傳統發展的脈絡。精選展品包括董其昌的《山水行書合冊》、傳為馬和之所繪的《齊風六篇》、張風的《古木高士圖》和羅聘的《鬼趣圖》等。至樂樓以「先人品而後藝事」作為其收藏的先決條件,藏品以明末清初的書畫最為豐富,展現明清易代之時隱逸文人的氣節風骨。精選展品包括黃道周的《松石圖》、朱耷(八大山人)的《山水冊》、吳彬的《煙江疊嶂圖》和今釋的《行草書詩文冊》等。北山堂的收藏書畫兼重,涵蓋歷朝,以明清之作居多,當中有孤本罕品,也有名家翰墨,頗具研究意義。精選展品包括文徵明的《行書寄金陵友人詞》、陶鉉的《幽亭遠岫圖》、王寵的《行書借券》和南宋時期的《庭園雪霽圖》等。

除了展覽,香港藝術館亦邀請了本地藝術家邱榮豐,以三大收藏中明末清初畫家黃向堅《尋親圖》系列中多變的視角及誇張變形的山石造境為啟發,創作兩組藝術裝置作品《迴渡》及《蜃曲》,用當代的角度重新詮釋一個獨特的香港十八區山水故事。此外,是次活動還得到北山堂基金贊助出版展覽圖錄及舉辦國際學術講座系列,邀請了海內外專家學者主講,帶領觀眾從深度學術角度欣賞中國古代書畫珍品,了解各地中國書畫的收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