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傳藝·尋古知新》港大原副校長李焯芬開講 一探國學泰斗饒宗頤的成功之道
國學大師饒宗頤一生非凡,學貫上古史、甲骨學、史學、宗教學、楚辭等十多個領域,更開創「敦煌學」與「潮學」,成就卓越。昨晚(25日),《大師傳藝·尋古知新》系列講座第四講開講,港大原副校長、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以「走近大師——饒宗頤教授的學養行誼」為題,生動勾勒這位國學泰斗的傳奇一生與治學之道。



1940年代末抵港後,饒公先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學府。「當時教授只需授課,無需研究發文。但饒公醉心學問,尤其深耕敦煌學與古文字學。」求知若渴的他足跡遍布全球:任教期間,他利用所有假期遠赴京都大學鉆研甲骨文,常通宵達旦;更聽聞日本學者擁有大英圖書館所藏敦煌文獻微縮膠片後,多方奔走,終獲這批珍貴資料。基於此,他對《老子想爾注》的研究在1954年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會議上震動學界,奠定其敦煌學地位。隨後,他受邀赴巴黎研究六千余卷敦煌文獻,出版《敦煌曲》《敦煌白畫》等里程碑著作,填補藝術史空白,將敦煌研究推向巔峰。


接下來的《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邀請到羅家英、閻惠昌、李暉、蔡履平、陳美齡及容浩然等名家,圍繞太極、粵劇、音樂、書法、陶瓷、傳統文化及藝術教育等豐富主題,與觀眾展開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