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粵劇教學研討會暨交流活動 助青年認識嶺南文化深厚底蘊

橫跨古今、連接粵港澳的粵劇藝術,今個夏天在一群莘莘學子的研習中,煥發新活力。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早前攜手多間大灣區教育機構共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粵劇教學研討會暨交流活動」,率師生深入佛山、廣州等地,通過工作坊、課堂觀摩、名家對話、聯合演出等豐富形式,深入認識嶺南文化的深厚底蘊,讓青年學子不再是傳統的「旁觀者」,而是成為文化的「傳承者」。

教大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率領一行21名師生,於6月16日抵達佛山市,先後參與非遺陶瓷工作坊,並參觀南風古灶,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17日,團隊前往佛山巿順德區的華東小學與倫教三洲學校,觀摩粵劇課堂,並與當地校長、教師及學生交流互動,深入了解粵劇教育的理念與實踐。18日,團隊於佛山粵劇院觀賞粵劇折子戲片段《猴王借扇》《天女散花》,並與當地粵劇名家李淑勤老師面對面交流。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師生近距離領略粵劇的魅力,促進粵劇的傳承與創新。

19日一早,團隊前往廣州大學,與該校研究生展開專題探討,促進兩地戲曲教育合作。廣州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院長劉瑾教授熱情接待來訪團隊。師生們在輕鬆愉快的交流中,進一步了解彼此的研究成果與創意。下午,團隊訪問廣州市文化館嶺南曲藝研究所。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平台,嶺南曲藝傳習所致力於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中,藝術總監陳玲玉老師強調了粵曲在兩地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並表示希望未來能在粵港合作中持續推動傳統藝術的繁榮發展。參與者在非遺博物館欣賞三雕、廣彩、廣繡等粵南傳統工藝,並在嶺南建築古今交融的氛圍中,體會曲藝的文化内涵。香港教育大學的師生並與嶺南曲藝傳習所共同演出粵曲佳作,還欣賞了由傳習所新創作的《碧海忠魂》,深化粵曲與嶺南文化的理解。

此次活動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內地與環球連繫及學習體驗資助計劃」的大力支持,並由香港教育大學的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及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聯合主辦,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和佛山市順德區教育與教師發展中心共同協辦,獲得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及香港官立鄉村師範專科學校同學會的協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