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度善德茶文化傳承及創新計劃」正式啟動 學生化身「茶文化大使」展千年茶韻
昨日(29日),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冠名贊助、香港善德基金會主辦的「2025-2026年度善德茶文化傳承及創新計劃」正式啟動,並同步舉行國際茶文化嘉年華。

一盞清茶連古今,五千年茶韻潤香江。本屆計劃採用創新的「茶桌變課堂」模式,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是化身茶藝小導師,從稱茶、注水到奉茶的每一環節中實踐「知行合一」。課程以八大茶類為媒介,教授茶史、茶具運用及茶席禮儀,並新增生命教育課題,幫助學生理解植物與生命的關係,提升抗逆力。這種「指尖上的文化覺醒」,讓《茶經》文字躍出紙面,成為滋養心靈的清泉。

「善德茶文化傳承及創新計劃」自推出以來反響熱烈,去年第二屆吸引逾百所學校報名。學生通過8堂入校課程學習以茶待客、尊長為先的禮俗,同時在茶道中體悟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活動標誌着本地傳統文化教育從認知層面向精神浸潤的深度轉型,讓中華茶文化在新一代中扎根,構建「校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傳承生態圈。

多位嘉賓到場支持及主禮,包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外部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博智、香港藝術發展局大會委員暨藝術教育組主席陳雪儀博士、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會長張沁教授及善德基金會主席藍國慶等,體現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
香港善德基金會副主席溫佩麟致辭指,「善德茶文化傳承及創新計劃」在過去3年間已走進33所學校,惠及逾千名學生。本屆計劃將實現三大突破:深化茶道精神、融入生命教育、拓展社區實踐平台,讓學員成為「茶文化大使」走進社區推廣茶文化。
陳雪儀則特別讚賞「茶文化大使」的設立,指出「善德茶文化傳承及創新計劃」通過系統課程及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品茗中體會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再讓學生成為文化傳播者肩負起薪火相傳的使命,與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動藝術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