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設計館「亞洲設計脈沖」展覽圓滿落幕 策展人劉小康細說東方設計全球路

由香港設計中心營運的深水埗設計新地標DX設計館,開幕半年來備受矚目。其開幕展之一「亞洲設計脈沖」雲集多件亞洲設計大獎作品,揭示東方傳統與創意的融合,探索區域設計的多元發展軌跡。展覽日前圓滿閉幕,策展人、國際著名設計師劉小康特別於閉幕日舉行導賞,帶領本地文藝界人士及設計學院學生,深入解讀東方美學與智慧如何重塑全球設計話語權。

劉小康多年來積極推動香港發展為「亞洲設計之都」,是業界核心人物,屢獲國際殊榮,包括路易卡地亞卓越成就獎、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大獎等。其藝術創作亦於世界各地博物館珍藏,代表作《椅子戲》更於世界各地展出。

導賞中,劉小康先從香港設計史切入,梳理近百年發展:「香港設計源於工業。戰後工業起飛,催生工商組織,香港工業總會進而創立設計委員會與設計師協會,各設計專業領域協會相繼成立。」他指出,這標誌着70至80年代,本地企業越趨注重設計,體現了香港由工業生產向服務業的轉型。其後,隨着元創坊、大館、西九文化區等文藝項目落成,以及香港設計中心、多所設計院校創立,香港設計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去年DX設計館的成立,更為本地創意產業翻開新篇章。」

其後劉小康引導觀眾品鑑亞洲獲獎設計,涵蓋產品、建築、時裝等領域,每樣設計均別出心裁。「例如這些杯子展品,有設計師設計了一款可以反轉使用的酒杯,敬酒者的一面較深,而被敬一方的則較淺,巧妙融入東方主客禮儀;另一套酒杯可靈活組合成六至十二個的閉環造型,呼應亞洲圍桌共飲文化。」劉小康表示,除了可以展現文化傳統,設計的一大重要使命,是解決生活問題。展廳的一處,擺放着一排排頭顱模型。劉小康指,這些是按照中國人的頭型塑造的。「在設計面世之前,市面上的頭盔都是按西方人的頭形製作的,不符合亞洲人的頭形。香港理工大學聯同亞洲人體工學團隊量度逾千中國人頭顱數據,制定專屬『中國尺碼』,切實提升駕駛安全。」

展覽雖已落幕,但其揭示的東方智慧與創新融合的力量,以及設計解決生活問題的使命,將成為DX設計館未來活動的基石。設計館將持續透過多元化的活動,深化公眾對設計價值的認知,並搭建業界交流的橋樑,激發更多根植於文化、着眼於實用的創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