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原創話劇《茶馬古道·斷龍吟》導演傅月美 茶苦道寒火未熄

舞台築夢,導演為師。為將全新原創話劇《茶馬古道·斷龍吟》搬上中華文化節的舞台,香港資深戲劇人傅月美(May姐)自年初便晝夜兼程,引領劇組溯源千年古道,細品歷史滄桑。距7月18日首演僅餘不足一月,劇組火力全開,排練室硝煙正濃。值此關頭,筆者專訪May姐,聆聽她與劇組的數月耕耘,如何於舞台鋪就一條通往過去的大道,帶觀眾踏上一趟茶香彌漫、馬鈴叮噹的歷史之旅。

訪問那天滂沱大雨,May姐剛結束與編劇兩個小時的長談,便拖着一箱行李匆匆趕往排練室。濕漉漉的箱子裏,整齊分類着層疊的劇本修訂稿、星羅棋佈的檔期表、各式各樣的參考素材……「這次的組織實屬不易。」她翻着通宵整理的表格說。「劇本經反復打磨,而演員及製作班底雖星光熠熠,卻來自四方八面,檔期各異。我需不斷匯整表格,以追蹤劇本變化、協調眾人檔期——這是我在職業劇團時不會遇到的。」不過她盛贊,今次的團隊非常敬業,不僅台前屢獲獎項,幕後亦積極配合、全力以赴,不愧是「星級」陣容。「感受到大家都想盡善盡美。其實齊心協力跨越障礙,未嘗不是一種樂趣。」就像品茶一樣,初嘗微澀,終得滿口甘醇。

May姐是深耕戲劇界40多年的導演、教育家,獲頒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香港分會副會長

在旁人眼中令人目眩的紙山字海,卻是戲劇人的日常風景。與文字相伴數十載的May姐表示,它們不但是組織工具,更是洞悉劇作靈魂的窗口。她尤愛劇本扉頁上,編劇王昊然題寫的五言絕句:「家國逢憂患,睿智古道間。滇商非獨徑,絕處有青山。」寥寥數語,意境深遠,精煉劇魂,May姐不時都會翻出來看看。「導演是文字的塑形者。」她說,目光落在詩句上。「但塑形的起點,是文字本身蘊含的力量,若連作為導演的我都感動不了,又如何能借舞台感動他人?」

《茶》劇由王維領銜主演,他曾五度獲香港舞台劇頒獎典禮提名並三次獲獎,2021年獲提名中國華文戲劇盛典男主角獎
編劇王昊然曾獲2019年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年度編劇」大獎、2024「華語戲劇盛典」及2025「壹戲劇大賞」之創新劇目大獎
監制陳健彬曾任香港話劇團行政總監18年,從事戲劇行政管理工作40餘年

《茶》劇設於1908年,光緒與慈禧一日內相繼去世,法國鐵軌如利刃般刺向雲南群山,千年古道上蹄聲驟亂,邊陲小鎮在劇變中震顫。傳統茶商馬幫、俄羅斯革命家、虎視眈眈的外國勢力,在古道的存亡關頭激烈交鋒,於亂世撕開一道破曉之光。May姐解釋,選擇這段歷史作背景,源於其多層次的衝突。「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法國與清政府簽訂多條不平等條約,取得在中國境內修築滇越鐵路的權利。但隨着簽約的光緒帝駕崩,加上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燎原,鐵路、古道,乃至國家的未來都充滿變數。」劇中的雲南小鎮上,既展現了小人物保衛國土、民族自强的意志,也反映了新舊時代的交鋒。「滇越鐵路是把雙刃劍,摧毀了當地的民生文化,卻使貨物運輸更快更安全——保護傳統與科技發展的抵牾,亦是話劇的主題之一。」

馬沛詩、彭思硯、秦啟維、黃清俊、馮志坤聯合主演

在滇越鐵路通車前,雲南茶葉入越險阻艱難。「遇窄路馬匹難行處,更需依賴人力負重徒步前行,動輒月餘。相反,靠火車運輸數日便能送達。」May姐分享道。「但諷刺的是,鐵路由清廷斥資、漢人血汗築就,死者逾萬,法國卻坐享80年路權。」這些對茶馬古道歷史的認知,是May姐半年以來焚膏繼晷,透過紀錄片、書籍、訪問、考察搜集而得。「現在還知道普洱茶樹怎麽生長、有大小葉種之分、雲南民族會在節日祭拜各自山頭的『茶王樹』……多虧這齣話劇,我長見識了!」她笑言。

《茶》劇的原創音樂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知名作曲家梅廣釗博士操刀
香港編舞家、舞蹈年獎兩度獲獎者謝茵精編三段舞蹈,激蕩民族魂魄

劇組亦承襲此匠人精神。為精準還原彜族文化及古道風貌,May姐與舞美團隊鉅細靡遺:從茶杯形制到舞台意象,無不考究。她難忘首次與服化道設計開會:「下午兩點餐廳落座,因限時用餐,抱着一本本磚頭厚的資料本『流竄』好幾家餐館,直至晚上十點才散場!」主演團隊同樣沈浸歷史瀚海,在May姐的率領下聆聽茶道講座、參觀廣州市瑞豐茶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內仿古茶擔令演員躍躍欲試,「沒想到只是三捆茶葉,竟一點也不輕——但當年古道上的背夫,可是一綁十幾捆!」而劇組參與的講座,由著名歷史學家鄭培凱教授主講,「鄭教授精闢的講解,讓我們獲益良多,我還有幸和他做了一次3個多小時的訪問。」May姐的求知欲可説是無孔不入,講座上偶遇的雲南彜族聽眾,也成為她的訪問對象。「這位聽眾得知《茶》劇向香港觀眾推廣雲南文化很高興;我得知她是彜族人更高興,連忙約她相談,加深我對當地文化的了解。她更向我介紹彜族文化中火的多重意義,既是光明之炬,亦是驅邪之力,啓發我們把火的意象融入劇中,豐富內涵。」究竟這把「火」如何燃亮舞台,就要留待觀眾發掘。

劇組參與《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中,由鄭培凱教授主講的「茶出中國:茶道審美的歷史發展」

May姐與團隊的滿腔熱火,猶如古道上馬幫的堅毅執著,不僅要在舞台打造精品,更承載着深遠的文化使命。「我們希望透過戲劇這座橋樑,引領觀眾體悟中華豐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內涵。」這既是May姐作為導演的匠心準則,亦是中國文化節薪火相傳的精神內核。古道或已隱入塵煙,然經舞台光影重現,那份不滅的民族精魄,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節目詳情:

日期時間:

7月18日|7:30pm;

7月19日|2:30pm & 7:30pm;

7月20日|2:30pm

* 7月19日及20日 日場演出後設演後談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門票:HK$380, HK$250, HK$19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