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輪換專題展覽部分展品 展出逾60件故宮博物院珍寶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今夏輪換專題展覽的部分展品,展出逾60件故宮博物院珍寶,邀請參觀者發掘瑰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故事。現於博物館展廳4舉行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由即日起至10月20日期間進行第三期展覽,呈獻共22件新展品。重點展品包括:《渤海閱師圖》之〈兵船懸彩〉、《中流砂各炮台分圖》之〈中流砥柱砲台分圖〉等。

此次博物館專題展覽輪換展品中,特別呈現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藏的清宮文房雅器。清代皇帝大多在書法上有相當深厚的造詣,每天臨摹習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因懋勤殿存筆超過兩萬枝,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下旨減少筆的進貢數量,宮中文房用具用量之大可見一斑。

其中引人注目的展品有蓮蝠紋寶座式筆屏。這件寶座形筆屏在故宮博物院收藏中目前僅此一件,堪稱孤品;另一珍品為乾隆款蘭亭修禊圖白御墨,白墨材質特殊,因此十分罕見。這兩件瑰寶將與其他約30件展品,包括洗馬圖筆筒、蝠紋水丞、紫檀木鬃毫抓筆等,將於8月13日起在「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與藝術」(展廳2)和「器惟求新——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展廳5)展出。

博物館於上月底輪換「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展廳1)部分文物,其中亮點展品清人畫慈禧像僅會展出三個月。畫中慈禧手中握着的摺扇及桌子上擺放書籍和茶杯,都是清代帝王肖像中才會出現的元素,可見她強調自己品茶讀書的知性的同時,亦顯示了對於權力的欲望。同期輪換的展品,包括新一批共五頁的《皇朝禮器圖》、雪灰色葡萄紋花盆底女夾鞋、御銘澄泥硯(仿宋天成「風」字硯)等。
「樂藏與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批受贈藏品展」(展廳6)將於8月11日結束。展品包括為紀念郭炳湘博士,而由郭炳湘夫人代表郭炳湘家族基金捐贈、由詹姆斯.考克斯(活躍於1749–1791年)製作的鎏金銅鑲嵌料石瑪瑙音樂鐘;金時先生與金賜樂先生捐贈的乾隆款撇口瓶;林漢武先生捐贈、出自饒宗頤(1917–2018年)的行書「為善最樂」;馬達為先生捐贈、出自馬國權(1931–2002年)的金文李白詩;蔡漢先生捐贈、出自蔡敬翔(1906–2007年)的《睡獅甦醒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