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公布第49樂季節目——「怡」

近日,香港中樂團公布第49樂季節目主題定為「怡」,旨在配合香港「盛事之都」定位,深化文化、體育與旅遊融合。在節目發布會現場,香港中樂團多位首席演奏家進行示範,其中署理二胡首席徐慧與胡琴聯合首席兼中胡首席毛清華使用環保胡琴,演奏二胡作品《天仙配》。

本次樂季由節目《絲語.琵琶》揭開序幕,該節目獲選為202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絲語.琵琶》融合了四弦琵琶、五弦琵琶、薩摩琵琶與中東烏德琴,構築出絲綢之路的聲音想像。此外,新樂季還推出多項原創及紀念節目,包括香港中樂團與作曲家朱芸編合作的《光影之悟空破地獄》、與波蘭大提琴四重奏合作的《偶遇》、閻惠昌創作的《線狂》,以及《彭修文誕辰95周年音樂會》等致敬前輩的系列活動。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表示,樂季主題「怡」寓意香港中樂團透過音樂連結古今中外,帶來撫慰人心的中國音樂。節目內容涵蓋傳統與創新,既有對經典大師的致敬、也有新一代作曲家的原創作品,充分展現中樂的可能。

新樂季預計將於2026年春季舉辦國際中樂盛事「笙生不息——國際笙簧節2026」,項目由閻惠昌構思策劃,將以香港啟德體育園為核心場地。屆時將召集來自內地、香港及海外的笙簧樂器演奏者共同演出。活動設有專業比賽、學術論壇及社區推廣計劃,涵蓋學校、家庭及非專業團體,並將透過5G/5.5G技術進行網絡直播。閻惠昌表示,笙簧節結合文化、體育與旅遊,旨在促進國際音樂交流,亦希望為香港增添一張「音樂外交」的新名片。他透露,過去於天津舉辦的音樂會曾吸引超過300萬觀眾在線收看,對於笙簧節的直播觀看人數抱有高度期望。

此外,「香江華采」「心樂集」「心樂集.青蔥篇」等青年創作平台將繼續推行,同時進行社區、校園巡演與入校計劃,深化音樂教育與普及。第五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將與無錫民族樂團合辦,初賽與複賽於無錫舉行,準決賽與決賽則回到香港舉行。

香港中樂團近期與香港旅遊業議會加強合作,推動音樂活動與旅遊體驗融合。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表示,《鄭國江親子作品展》音樂會深受大灣區觀眾歡迎,邀得多個旅行團支持。她指出,旅客除欣賞音樂會外,還能參與互動活動、獲贈紀念品,提升參與感,期望未來能深化合作,推動香港文化旅遊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