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中華》音樂會圓滿舉行 群星璀璨演繹千年詩韻 觀眾沉醉古今和鳴

詩歌同源,自古便是中華文化抒懷詠志的雙璧。時至今日,詩詞的靈魂依然流淌於現代旋律之中。今屆中華文化節,由香港文聯主辦、中國音樂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協辦的《詩韻中華》音樂會,於昨晚(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圓滿舉行。音樂廳內座無虛席,觀眾熱情高漲。音樂會薈萃香港頂尖音樂名家與團體,以《但願人長久》《陽關三疊》等融合古今的詩樂和鳴,引領全場觀眾暢遊中華詩歌的壯闊長河,氣氛沸騰。

演出陣容鼎盛,星光熠熠。香港粵劇名伶羅家英擔任導賞人,串聯古今詩情。參與嘉賓包括著名男高音莫華倫,指揮麥家樂,京崑表演藝術家、首位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香港演員及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鄧宛霞,殿堂級歌手、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鄺美雲,「愛國歌手」張明敏,鋼琴家鄭慧,竹笛演奏家楊偉傑,男中音及指揮譚天樂,作曲家陳永華、梅廣釗、張家誠,女高音王冰冰,琵琶演奏家梁家洛,小提琴家蔡君楊,以及樂壇新生代歌手林智樂與姚焯菲等。他們聯手香港歌劇院合唱團、香港理工大學合唱團、欣韻合唱團、香港歌劇院兒童合唱團、香港教聯會少兒合唱團以及寰宇交響樂團,以鼎盛陣容展現千年中華文化的磅礴氣勢。

曲目編排匠心獨運, 巧妙融合古典詩詞意境與現代音樂語彙。音樂會以氣勢恢宏的《黃河大合唱》揭開序幕,由寰宇交響樂團、香港歌劇院合唱團、香港理工大學合唱團、欣韻合唱團聯手演出,百人混聲,慷慨激昂。除了上世紀的經典樂章,多位本地作曲名家呈現其受古典詩詞啟發的當代傑作,包括麥家樂編曲、取材自白居易名篇的《長恨歌》選曲,以及梅廣釗以柳宗元《江雪》意境創作的樂章。

 

其他精彩曲目同樣令人回味。鄧宛霞傾情獻唱京味悠揚的《梨花頌》,盡顯其梅花獎得主的深厚功底。莫華倫負腿傷登場,以雄渾嗓音傾力演繹《七律‧長征》,其堅持與專業精神贏得觀眾熱烈掌聲,風采不減。被譽為「貝多芬第五代傳人」的鄭慧,以鋼琴獨奏帶來古曲新編的《春江花月夜》,指尖流淌出盎然春意。樂壇新星姚焯菲與林智樂,以青春洋溢的歌聲演繹《青花瓷》《但願人長久》等曲目,為音樂會注入清新活力。音樂會尾聲,張明敏以歷久彌新的《我的中國心交響詩》喚起全場共鳴,鄺美雲則以溫暖深情的《我們的家 / 祖國是我家》昇華家國情懷,音樂會在全場雷動的掌聲中畫上完美句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