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笙歌夜上海——中國流行曲的回憶》講座系列將於10月至11月舉行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10月至11月推出《夜夜笙歌夜上海——中國流行曲的回憶》講座系列。此講座系列共分6講,由香港浸會大學音樂學院兼任講師、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及創意藝術系榮譽駐校藝術家鄭學仁策劃及主講。

鄭學仁大學畢業後曾任香港中樂團笙演奏樂師、香港圖書館協會會長,退休前為香港中央圖書館總館長。他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音樂學院兼任講師和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及創意藝術系榮譽駐校藝術家。屆時,他將透過簡潔易明的講解,配以精選經典歌曲播放,讓觀眾重溫上世紀20至40年代在上海誕生、發展並傳唱至今的中國流行曲(或稱時代曲)及相關的標誌人物,以及滬港流行音樂文化的關係。

第一講:黎錦暉與「明月社」將於10月21日(周二)晚上7時30分舉行。黎錦暉被譽為「中國流行歌曲之父」,他將全新的「漢化爵士樂」引入中國,創作出《毛毛雨》這首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的作品。他創辦的歌舞團「明月社」成為中國近代歌影巨星的搖籃,講者將探討黎錦暉與「明月社」對中國流行曲的始創和發展的影響。

第二講:黎錦光與《夜來香》將於10月28日(周二)晚上7時30分舉行。這場講座將回顧由有「歌王」美譽的黎錦光作曲及作詞、李香蘭原唱的《夜來香》。這首以優美旋律聞名的歌曲紅遍中外,並被多位知名歌手翻唱,包括鄧麗君。講者將與觀眾一同探討這首傳奇金曲的誕生過程。

第三講:「詩酒琴棋」陳歌辛將於11月4日(周二)晚上7時30分舉行。陳歌辛是上海著名的作曲作詞家,他的代表作如《玫瑰玫瑰我愛你》、《永遠的微笑》、《夜上海》和《恭喜恭喜》等,至今仍廣為傳唱。講者將與觀眾回顧這位「歌仙」在短短40多年生命中,為老上海流行樂壇留下的深遠影響。

第四講:醉人金曲老上海將於11月11日(周二)晚上7時30分舉行。上世紀初的上海樂壇名家輩出,為新時代「海派」文藝定了調。講者將講述40年代上海黎派、學院派、抗戰派等名家的音樂發展歷程,並介紹多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讓觀眾重溫那段璀璨的音樂時光。

第五講:風華絕代李香蘭將於11月19日(周三)晚上7時30分舉行。李香蘭是40年代上海「七大歌后」之一,其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使得她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講者將引領觀眾回顧這位「美人中的美人」不平凡的前半生,並欣賞她在老上海時期留下的經典音樂作品。

第六講:緣牽滬港「不了情」將於11月25日(周二)晚上7時30分舉行。這場講座將探討4、50年代多位上海商賈、文人及音樂創作人移居香港的現象,包括李厚襄、姚敏和王福齡等名作曲家。他們將上海風的樂韻帶到香江,講者將分析他們對香港流行音樂文化的衝擊和影響。

所有講座將於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2號會議室舉行,均以粵語主講,每場講座長約1小時30分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