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劇院經典輕歌劇《風流寡婦》即將上演 莫華倫談香港歌劇的未來
論到香港歌劇,第一時間想起莫華倫,但之後有誰接班?莫華倫創辦的香港歌劇院每年製作三部歌劇,兩部邀請國際演唱家演出,一部專門為本地演唱家度身訂造,全由他們當上主角、配角,「這是我們的傳統,做了十年八年」,莫華倫說。

去年夏天,香港歌劇院演出莫扎特喜歌劇《後宮誘逃》,今年夏天延續喜劇氛圍,演出經典輕歌劇《風流寡婦》——講述寡婦漢娜.伽瓦里坐擁巨額遺產,遭各地貴族覬覦,大使希望將資產保留祖國,想方設法讓寡婦下嫁本國人。
莫華倫表示,特意讓新一代演出經典劇目,並非較少人演的冷門劇目,「我覺得給本地的歌唱家機會,讓他們唱主角是很重要的。對他們的培養成長,以及他們以後有機會到世界各地,都會說我在香港歌劇院唱過這個角色,很有幫助。」
《風流寡婦》是一部輕歌劇,莫華倫解釋歌劇跟輕歌劇其中一個分別在於對白:「正式歌劇裏面很少有對白,很少講對白,一般是宣敘調,即是唱出來講解前面一段,然後再來一個詠嘆調。那輕歌劇沒有這個部分,只是講話然後就唱,直接唱主旋律,或者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他認為《風流寡婦》對主唱的技術要求不算難,反倒要求相應的喜劇演技,演出對白以英文為主,輔以中文,歌詞則是德文。
雖然創辦香港歌劇院以來,培訓新秀廿多年,莫華倫坦言美聲唱法在香港相對小眾。「特別是男生是不夠的,香港的男生學這方面的人是很少的。APA(香港演藝學院)每年就會擴大到大陸招生的,APA不只是聲樂,全個學院都會的,我覺得這是好事來的。畢竟人才在大灣區或者整個中國大陸,人口比例都多很多,香港七百萬人口和十四億人口比,是不是?我覺得是要吸引多一些內地學生來、有才華的學生來香港培訓。」
莫華倫認為,香港的美聲唱法的工作機會不足,令本地願意學習美聲唱法的人相願減少。以香港歌劇院為例,一年只演出三部歌劇,一部大型歌劇製作成本約八百萬,票房收入只佔三分一(約二百多萬),其餘要靠政府資助和商業贊助。但是近年經濟不景,他透露香港歌劇院所獲商業贊助亦減少,「做一部,蝕一部。」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政府要投資資本去支持培育人才。培養人才不是一朝一日,是經過漫長的路鋪下去。」莫華倫說。當香港落成愈來愈多表演場地,是否也需要製造更多美聲演法的演出機會?「不是一年演三部,一年起碼演六部,他的職業機會多了就多人學。」
(轉載:明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