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煥活力 文旅添新彩 廣東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

隨著新年的鐘聲敲響,廣東文旅市場今年元旦再度迎來「開門紅」。2022年元旦3天假期,全省共接待遊客1111.5萬人次,旅遊收入67億元。廣東「十四五」文化和旅遊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更顯鬱鬱葱葱、碩果纍纍。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起筆「十四五」,《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未來5年廣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越來越多市民也從周邊的變化切身感受到,藍圖裡的願景正成為生動現實:廣州永慶坊、潮州牌坊街等獲評「省級旅遊休閒街區」、嶺南文化「雙創」(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程正式實施,全省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扎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如火如荼……廣東更深層次推進文化繁榮發展,文化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繡花功夫」讓嶺南文脈「活起來」

「藍藍天,水漣漣,一片蓮舟劃過水裡天……」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在廣州一場放映結束後,華南師範大學「90後」學生小余情不自禁地哼起了片中的粵曲。「作為廣東人,我以前沒發現粵劇原來這麼美!」他說。

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劇照。

2021年5月,全國首部4K粵劇電影《白蛇傳‧情》正式上映,不到20天就刷新了中國戲曲電影票房紀錄,40天票房超2000萬。越來越多像小余這樣的新生代觀眾慕名前來,成為《白蛇傳‧情》放映現場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影片也因此獲得「年輕人的第一部粵劇電影」美譽。

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介紹,為了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宋畫意境之美,影片美術組畫了600多幅分鏡圖,數易其稿,影片中服裝造型的設計逾30款。有別於傳統粵劇唱腔,《白蛇傳‧情》融合了西洋管弦樂,使唱段更加通俗流行,易於為年輕觀眾所接受。

《白蛇傳‧情》強勢「出圈」成為傳統文化「雙創」現象級事件。而在嶺南文化「雙創」工程的帶動下,灣區城市記憶也在「繡花功夫」的梳理中徐徐喚醒。

在佛山祖廟,粵劇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關青「變身」導遊,為遊客講解「非物質(粵劇)文化遺產遊徑」的點滴往事。她邀請遊客走上萬福台,體驗粵劇的扇功、唱功和身段,豐富的展演博得滿堂彩。

這是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體驗日活動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廣東已推出8個主題、共44條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及70條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線性文化遺產保護再上新台階。

遊古城、嘆非遺,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節假日的「打開方式」。潮州古城裡,李厝祠、黃尚書府等修舊換新,潮州鎮海樓複建工程如火如荼,潮繡、潮州木雕、潮州手拉壺在廣濟橋頭輪番上演,昔日「一裡長橋一裡市」的盛景再現眼前。

潮州古城一角。(文聯網特約記者攝)

「紅色基因」同樣是嶺南文化一筆厚實「家底」。去年首次公布的《廣東省革命文物名錄》顯示,廣東革命文物延續年代最長、種類最齊全、區域全覆蓋、保護級別高,革命文物數量和級別均居全國前列。

為更好地利用紅色資源,「廣東紅色文旅護照」在建黨百年之際正式發布,掀起一股「打卡」紅色文旅地標熱潮。目前,廣東共發布10條廣東省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其中3條線路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

文明實踐新風吹進百姓家

每周六晚,在汕頭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廻瀾書院,紅色經典電影如期放映。一個個革命英雄的生動故事,通過銀幕送到了老百姓「家門口」。

文明貴在養成、重在實踐。去年以來,隨著廣東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的開展,文明之風越吹越勁,一顆顆文明實踐的「種子」在南粵大地生根發芽。

汕頭市積極推動紅色經典誦讀文藝活動。

在清遠英德,市民只需登錄英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群眾點單平台」,動動手指即可定製志願服務。實踐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這種模式既打通了服務基層的「最後一公里」,又能為市民提供差異化需求的服務專案。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二萬五千七百個,實踐中心在縣(市、區)覆蓋率達98.4%,實踐所在鄉鎮(街道)覆蓋率達97.9%,實踐站在村(社區)覆蓋率達95.1%。依托數萬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省開展理論宣講、黨史教育、文化惠民、科普宣傳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260萬餘場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同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質增效工程也在全省鋪開。在中山南朗鎮左步村,稻田掩映的左步書屋是遊客追捧的「打卡點」,成為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亮眼一筆。去年,中山市與深圳鹽田智慧圖書館服務平台等3家地區和專案,一同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專案)。

為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省文化和旅遊廳制定了《廣東省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三年計劃(2021—2023年)》,推進覆蓋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的「粵讀通」數位證卡服務建設,目前已有21個地市、22家公共圖書館接入,實現了全省區域基本全覆蓋。越織越密的文化惠民之「網」,為南粵百姓帶來文化小康切實的獲得感。

「科技+」為文旅融合注入新動能

2021年12月31日凌晨,一場絢麗的煙花秀在橫琴長隆海洋王國上演,300台無人機點亮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夜空,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前來「跨年遊」。「我們提前半個多月就預訂景點門票和酒店了。」來自江門的馬先生元旦假期帶著一家五口自駕出行,體驗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的建設成果。

珠海橫琴長隆海洋王國海豚島。(長隆海洋王國官網圖片)

疫情之下,跨省遊摁下「暫停鍵」,自駕遊、近郊遊成為廣東市民休閒度假的首選。美麗鄉村更是成了熱門「打卡點」。

去年國慶黃金周,位於清遠連州的沙坊村、畔水村、新八村等鄉村旅遊點,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體驗採摘樂趣、品農家菜、賞鄉村美景;在韶關丹霞山景區,周邊的瑤塘新村、青湖塘村、斷石村是民宿聚集片區,其民宿客棧入住率均在90%以上,一些特色客棧更是連日爆滿。

過去一年,系列舉措也為廣東文旅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全省發放近千萬元文旅消費惠民補貼,以行銷推廣、打折讓利、引導消費等方式,吸引省內37家文旅企事業單位參與,直接拉動文旅消費逾4000萬元。

2021年,全省評定19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7家4A級旅遊景區、7家省級旅遊度假區,推出首批5家省級旅遊休閒街區,3個鎮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7個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文旅融合的「四梁八柱」不斷鞏固。

在第十七屆中國(深圳)文博會上,與科技跨界融合的文創產品分外「吸睛」:戴上VR眼鏡,觀眾可「暢遊」國內名山大川;掃掃二維碼,博物館裡的名畫在手機裡「動」了起來;絢麗多變的幻彩燈光瞬間「點亮」都市夜空,一河兩岸成為七彩「秀台」……

「文化+科技」的跨界融合,為廣東文化產業帶來新產品、新業態,更為文旅市場發展帶來新格局、新機遇。

「到2025年,省級以上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90個,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40個,4A級以上景區數量239個,省級以上旅遊度假區數量40個……」在日前印發的《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廣東對文旅高品質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加快培育「文旅+」「+文旅」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以特色村鎮、精品線路、鄉村民宿等為重點,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示範專案。一批世界級標誌性景區景點、精品線路、文旅企業和示範區、活動賽事的落戶,也將陸續「點亮」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來源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