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譜在中國流行的原因

對於事物的取捨,我絕對是「挪來主義」的信徒,合用的便用。簡譜是否適合替代工尺譜作為粵曲的記譜法,首先要看它有沒有提供工尺譜相同的功能和更優勝之處。究竟簡譜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

粵曲簡譜

有學者說,簡譜記譜法的優點是調式感強、簡單易學、便於推廣流傳。它的缺點是音高的形象感差,由於它是靠音符上下的加點來表明音的高低八度,如在記譜時稍有疏忽,就會造成錯誤。其次是它缺乏多聲部的立體感,轉調時看譜費神,不宜記錄轉調頻繁的段落。所以,用簡譜記錄一些簡單的單聲部旋律還是可以的,但如用它記錄音域寬廣、聲部眾多、轉調頻繁的樂曲就較困難。換句話說,簡譜絕非完美的記譜法,但它在二十世紀初由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引入中國後廣泛普及,這與外資唱片公司的推動不無關係,例如英商百代唱片公司以簡譜印製時代曲歌單;不過,連部分保守的音樂家都漸漸放棄工尺譜或口傳,採用簡譜,便值得探討箇中原因。

粵曲工尺譜。

我在網上看到一段文字解釋簡譜得以在中國流行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簡譜的記譜法與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工尺譜相當接近。如工尺譜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幾個字和附在字左邊的不同的偏旁來表示音的高低的,而簡譜則是用7個阿拉伯數字和附在數上面或下面的圓點,來表示音的高低。工尺譜是用附在字右邊的板眼符號來表示音的長短,而簡譜則是用附在阿拉伯數右面或下面的短橫線,來表示音的長短。簡譜與工尺譜如此相近,簡譜記錄音的高低長短的方法又比工尺譜更簡便、更精確,因此中國人十分容易接受簡譜。」又說:「簡譜有着較簡單易學、便於記寫等多種優點,這使它在中國有着比五線譜更為眾多的使用者,對於推動和普及群眾性的音樂文化活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國的許多音樂家在創作樂曲時,記錄最初的創作樂思,多習慣使用書寫方便的簡譜。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時,他們的初稿也都是用簡譜來記寫的。」(按:這段文字沒有標明出處和作者。)

有別於一般以簡譜記譜方法全面,精細嚴謹作為它取代工尺譜位置的理由,上述一段文字是從它和工尺譜功能相近的角度來分析,加上易學和方便書寫的好處,使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讓簡譜得到迅速普及。

本文作者葉世雄

作者:葉世雄

來源:香港文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