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舉辦4個線上講座 助公眾了解視覺文化
疫情下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閉館,最近又有精彩的線上講座推出啦!M+將於三月至四月舉辦四場線上講座,讓公眾了解視覺文化。
線上講座涵蓋了多個主題,邀請公眾透過與策展人及專家的深度對話,深入探討視覺文化的世界。講座包括新一期的「M+幕後談」,以南展廳的M+開幕展覽「個體·源流·表現」為主題, 引導觀眾一起探討博物館的不同面向,由博物館大樓作為建築地標,到幕後各個團隊相互合作,以籌辦各個展覽的過程。另外,「眾說視覺文化」系列每兩個月舉行一次的講座,將以「科技、身份與權力:活於數碼時代」為題,探索數碼世紀對視覺文化的意義和影響。
最近舉辦的四場講座:
3月31日晚上7時至8時45分,舉辦「中國與時裝界的『宇宙技術』」講座:時裝在全球各地不斷被社交互動重新定義和塑造,既是視覺語言和文化,也是社會實踐。科技除了改變當代生活大小層面,其對社會方面的影響亦與日俱增,尤其是在今日中國及其時裝領域。
「M+ /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2021年獲選研究學人何京蘊引用科技哲學家許煜的 「宇宙技術」概念,審視中國時裝界的新近發展,探討設計師與用家或消費者於網上平台藉網絡媒介建立的關係,以及因而產生的互動變化,乃至這對服裝設計、製造、營銷和消費的影響,當中包括時尚潮流的更迭。 此外,這項研究還會探討2019冠狀病毒疫症對時裝業的沉重打擊。疫情令時裝業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加快其轉變步伐,帶來全新的去全球化生產模式。
何京蘊將會在講座中發表她的研究成果,並與嘉賓葉曉薇進行對談。是次講座由M+設計及建築副策展人顧談雅主持。
葉曉薇是現代傳播集團時尚編輯總監,及獨立創新社yehyehyeh的創辦人。她致力關注可持續發展與時尚的議題,曾擔任《週末畫報》前總編輯及編輯總監,帶領該雜誌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生活品味刊物之一。
4月1日晚7時至8時,將舉辦「青年聚點:踏上博物館工作者之路」講座:正在讀書或即將進入職場的你,曾否想過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麼?又應該如何尋找你的工作方向呢?M+不同部門的年輕博物館工作者將會與「M+青年部」成員對談,他們會從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經驗出發,分享如何由畢業到投身職場,透過各種探索、嘗試和自身的反思,獲得有關工作方向的啟發,從而加入博物館,並得到一些嶄新體驗。
是次對談邀請到 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郭芷凝(Jessie)和助理藝術品技術員黃姬雪 (Ice)。她們在大學時均就讀藝術相關學科,加入 M+後,Jessie專注於展覽策劃, Ice則負責藏品裝設。是甚麼驅使她們一個選擇偏向「動腦」,另一個則偏向「動手」? 她們的工作又與外界想像有何差別呢?值得留意的是,本活動專為16至24歲青年而設。
4月6日晚7時至10時的「科技、身份與權力:活於數碼時代」探討數碼世紀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今時今日,電子遊戲和數碼媒介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視覺文化。M+將利用遊戲、藝術等領域創作者所熟知的互動直播平台「推趣」Twitch舉辦一場跨界對話,深入探討這些視覺媒介。
是次活動中,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寫作人、研究學者及設計師會一同參與由阿姆斯特丹互動媒體設計工作室Moniker所創作的實時互動遊戲 《摸魚行大運》。同時,他們亦會討論數碼世界中的各種社交和文化現象,具體安排如下:
電玩及社交媒體成癮(晚上7時至8時);
數據使用與監察(晚上8時至9時) ;
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形象及社群建構 (晚上9時至10時)。
參與這個三小時「馬拉松式」直播活動,可以一起探討數碼世界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及更重要的──我們能如何利用其高度視覺化的特質來分享看法、推動改變。 M+流動影像策展人貝若蘭、數碼特別項目製作人辜雪婷及設計及建築策展人張俊傑將主持是次活動。這也是「眾說視覺文化」系列的第二場講座。
在4月13日晚7時至8時30分的「M+幕後談:南展廳」中,觀眾可以了解博物館的不同面向:由博物館大樓作為建築地標,到幕後各個團隊相互合作,以籌辦各個展覽的過程。
是次對談邀請到M+教學及詮釋策展人韋嘉頤與M+視覺藝術主策展人姚嘉善。姚嘉善會娓娓道來製作 M+開幕展覽「個體 ·源流 ·表現」 所遇到的問題和其考慮因素。該展覽於南展廳展出,著重探索五十多年來亞洲藝術家於全球背景下的藝術創作。
M+藏品修復員亞歷山德拉.葛拉西奧將加入對話,訴說組裝和保存當代藝術作品所面臨的挑戰,包括藝術家所使用的各式技巧、多樣材料所帶來的挑戰。
有關更多線上講座詳情及登記講座,請瀏覽M+網站了解。
來源: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