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藝術基金系列】香港中樂團入圍作品《蒼龍引》 大灣區地理文化為靈感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增強本地市民的文化意識,亦向世界展現國家藝術與文化的實力。今年3月公布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名單中,香港有9個項目入圍,其中香港中樂團的民族管弦樂《蒼龍引》入圍大型舞台劇和作品創作類項目。對於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入圍的項目需要通過嚴格評審,基金首次落地香港便有9個項目入圍,體現了香港藝術家的實力和國家對本地藝術發展的認可和重視。」

閻惠昌認為國家藝術基金終能落地香港,且香港是唯一獲國家賦予中西文化交流樞紐定位的城市,證明了國家對香港藝術發展的高度重視,這種重視是空前的。他指基金去年首次在香港全面開放,將以推動藝術創作與培訓為主,項目在首輪驗收成功後,可繼續申請修訂和推廣方面的資助。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

香港中樂團自197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傳揚中樂藝術,每年舉辦逾百場音樂會供市民觀賞之餘,也積極參與本地教育與推廣工作,並經常於國際舞台亮相,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澳洲、北極圈等,亦多次獲邀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內地城市表演,獲「香港文化大使」之稱。樂團的演出涵蓋傳統民族音樂至近代大型作品,並廣納博採,委約各種風格類型的新作,至今已有逾2400首委約或委編的作品。

中樂團曾於德國柏林喜歌劇院演出,該劇院專門上演外國作品。

這次是香港中樂團首次入圍國家藝術基金,但在此之前樂團總監閻惠昌已有參與兩屆基金項目的經驗,擔任兩部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首演指揮,分別為2017年吉林省交響樂團的《高粱紅了》與2019年陝西省文化區聯合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呈獻的《永遠的山丹丹》。前者被選為國家文旅部十大民族管弦樂匯演,後者首演後引起極大迴響,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第二、第三階段的資助,並成為該年國家藝術基金巡演項目。

在1997年履任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之前,閻惠昌曾擔任中央民族樂團的首席指揮,他憶述上世紀80年代內地樂團的經費較少,即使作為國家級的中央民族樂團每年也只有100多萬人民幣,遠不及同時期香港中樂團每年的3000多萬港元。經費的不足使樂團的運作和發展困難,甚至沒有資金委約作品。但閻惠昌續指,在過去數十年間,國家愈趨重視藝術發展:「特別是在習近平主席提倡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大發展的方針下,國家撥出很多資源去推動傳統文化藝術,國家藝術基金亦包括在內,使文化藝術得以飛速發展。」他認為基金為文藝團體和藝術家提供的資助和支援,大幅度地推進了內地藝術創作的進展。

中樂團2020年歐洲巡演的其中一站為匈牙利布達佩斯藝術皇宮。

根據國家藝術基金申報指南,大型舞台劇項目的資金額度為400萬元人民幣之內,首階段將撥付資金總額的50%作為啓動經費,資助項目的創作生產;在中期監督及格且首演後再撥付30%資金;申報者完成指定的10場演出並通過驗收後,將獲得餘下的20%。此外,規定的10場演出中,須包括2場或以上的公益性演出。國家藝術基金成立以來,閻惠昌曾三度出任民族管弦樂創作項目的評審,他表示每年參選作品眾多,可見內地藝術發展蓬勃,藝術家創作力旺盛。在嚴謹的評審制度下,作品需具突破性方可入圍,因此基金亦促進良性競爭,鼓勵藝術家們不斷創新、進步。

香港中樂團是次入圍的作品《蒼龍引》由陳明志作曲,以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與文化為創作靈感。套曲有七個樂章,名為《龍翔九天》、《水潤嶺南》、《粵韻芳華》、《龍在天涯》、《又見東風》、《五味調和》及《巨龍騰飛》。樂曲配合廣東、潮汕、客家話等方言的韻律而作,並以嶺南樂器領奏、獨奏或與樂隊的重奏,展現鮮明的地域特色,意在傳承和弘揚嶺南傳統文化。

陳明志曾任香港中樂團駐團作曲家,其另一部作品亦為本屆基金入圍項目,定於4月在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首演,閻惠昌亦將擔任首演指揮。

《蒼龍引》將於今年11月4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首演,樂團現正與指揮、作曲家緊密合作,籌備演出。當問及香港中樂團會否將《蒼龍引》帶上國際舞台,樂團行政總監錢敏華表示,疫情的跌宕起伏令海外交流難以實行,因每個國家及地區的防疫措施都不同,包括檢測政策、隔離政策等,且會因應疫情發展隨時改變,假使交流期間所前往的地方疫情突發嚴峻,樂團有機會滯留當地而不能回港,而在正常情況下,樂團成員來往兩地隔離的時間亦會延誤緊湊的日程。另外,錢敏華強調,到海外交流需考慮樂器的運輸,在疫情期間能否安排飛機接送等問題,各種不確定因素將會給樂團帶來不少困難,基於多方面的考慮,樂團將暫緩海外交流的安排。

錢敏華補充,首演後的《蒼龍引》將於本地不同地方巡演,包括社區中心、學校等,以簡化版的形式演出,帶領大眾透過優美的旋律,深入認識中樂的同時,也可一探大灣區的濃厚文化色彩。

《蒼龍引》首演定於11月4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

香港中樂團本次申請的項目屬創作類別,而樂團亦一直積極進行多項人才培訓的項目,如與藝發局、香港演藝學院、各大專院校合辦的「人才培育計劃」、「香港演藝學院 — 專業樂團實習計劃」、「樂團藝術交流計劃」等。此外,於2009年成立的「香港中樂團樂隊學院」,除了培育本地人才,並與內地音樂學院合作,給予非本地年輕藝術家培訓和實習的機會。創辦學院的主要原因,是樂團察覺到國內外缺乏專業的民樂指揮。「2000年代有許多大型中樂團聘請的指揮都是西方交響樂團借過來的,沒有受過正式的中樂指揮培訓,但西樂與中樂在文化、樂器、訓練等各方面始終有本質上的不同。」閻惠昌表示。自開辦以來,學院已舉辦將近十屆的指揮培訓,學員來自多所內地音樂學院和樂團,包括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山東愛樂民族樂團、瀋陽音樂學院等。國家藝術基金以往主要資助內地團體培訓香港、外地人才,但在中樂指揮培訓方面,香港中樂團是全國乃至全球的先驅,閻惠昌期望樂團將來也能申請培訓方面的基金資助,為香港及國家培訓中樂人才。

樂團創意無限,推出網上音樂會系列「中樂伍行──舌尖上的音樂饗宴」。

閻惠昌認為,香港政府歷來重視音樂藝術的普及和推廣,投放了許多資源予本地各類型的職業樂團演出和發展,如在演出安排、本地人才培訓、海外交流等。社會機構亦常給予支援,如香港中樂團於2019-2022年舉行的「中樂360」教育計劃就是由香港賽馬會資助,利用多媒體為本地學生提供認識中樂的平台。他指出,香港的優勢在於文化藝術發展極度自由,但發展的平台較小,令藝術成果沒辦法很快地推廣。藉着國家藝術基金落地香港,將全面擴闊香港的藝術交流平台,讓本地藝術作品能在內地與國際發光發亮,朝着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進發。

「中樂360」以引發年輕人對中樂的興趣、加深對中樂的認識為目標。

來源:香港商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