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粵劇是中興還是衰落中?

穿過通菜街大大小小的金魚寵物商店,從煙火人間中轉入靜默的商廈,踏進香港八和會館旗下的八和粵劇學院的排練室,準備為汪明荃主席進行專訪。剛好碰上他們與粵劇發展基金會的會議結束,會館的同事都忙著收拾善後,我們在人影綽綽中看到一身紅妝素裹的汪主席。汪主席稍稍休息,專訪便開始。甫一坐下,我就直接帶出此行最重要的一道問題:經過許多人多年的努力,如今香港的粵劇究竟是中興,還是仍然無可奈何地處於衰落之中?

香港粵劇正處於中興,還是無可奈何地衰落中?

興盛與衰落:不忘推動與培育

訪問由這一道重要卻不易作答的問題開始。

2009年粵劇列入「世遺」以來,我們看到粵劇界有許多發展與變化,但同時又陸續聽到不少人說粵劇已岌岌可危,必須努力救亡,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言之者鑿鑿,聞之者忐忑。香港粵劇發展到今天,究竟是興盛,還是衰落?汪主席答得很直接爽快:如果從演出場次來看,數字其實相當理想,每年1400多場的粵劇演出,較之香港任何其他藝術表演形式,都肯定超過。她說現在粵劇好像變得有點「時髦」,不少人都喜歡「唱兩句」,每年仍然有不少神功戲演出,內地劇團也常常來港演出和交流,再加上西九戲曲中心落成啟用,當中的茶館很受歡迎,社會上又有許多閨秀和票友出錢出力的參與。要從正面點算,粵劇在近年的香港都顯得很熱鬧。

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女士接受《讀書雜誌》專訪(2022年1月7日,八和會館粵劇學院排練室)

除了演出多,在不少方面,粵劇也比以往進步,特別是在培育年青一代方面,很多人都下了不少功夫。八和的角色就很重要,數十年來,一直都重視並建立了很好的培訓系統和經驗。除了本身一直有各種各樣的培訓課程,又和不同團體組織結成夥伴,如與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演藝學院等大專院校也有很多合作,學員畢業之後又可以到油麻地戲院演出實習。

此外,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的普及,觀眾的平均文化水平提高了很多,現在不少大學生也喜歡粵劇,他們既懂得欣賞劇本的文學性,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也從粵劇豐富的舞台表演形式中得到很大的樂趣。粵劇演出有許多疏離、虛擬的表演方式,給觀眾以極大的想像空間,故事情節亦蘊含傳統文化觀念和價值觀。事實上,戲曲舞台上許多優秀和美好的東西,對知識水平較高的年青人是具有吸引力的。所以現在有很多大學生也會看粵劇,甚至新秀演員中就有不少大學畢業的年青人,這一點對粵劇傳承和年輕化有很大的作用。

汪明荃演出劇照

汪主席笑言雖然八和現在是「一條龍」服務,但同時也要「呼朋引伴」,共同為傳承和推動粵劇出力。除了與大學結成夥伴,八和也到中小學進行推廣,利用不同的渠道與模式,關注年紀更小的觀眾,希望他們能從小培養興趣,為台前幕後接班人和觀眾群撒種。說到這裏,汪主席點名稱讚一些兒童劇團辦得非常成功,培養了一些優秀的粵劇演員。

十年磨一劍: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粵劇新秀演出系列

興盛云乎哉!還不能停留於只談外部的條件和熱鬧景象,內裏的藝術高度與含量,或許更值得大家關心。自2012年開始,八和會館得到粵劇發展基金和康文署的資助,成為油麻地戲院的場地夥伴,並推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說到傳承和培訓,如果要說香港過去十年在培養粵劇演員方面最具影響、成效最大的計劃,「粵劇新秀演出系列」可謂當之無愧。談話至此,汪主席也難掩興奮,動情訴說:「現在回想起來,當年決定要推行這個計劃,雖然遇到一些反對的聲音,做起來也實在不容易,但今天仍然覺得是做對了。」

八和會館在粵劇傳承方面始終不遺餘力

新秀系列,就是要培養新秀、接班人,油麻地的演出系列計劃讓這批「新秀」,也就是年青粵劇演員有更多踏台板的機會,積累演出經驗,更難得的是通過藝術總監的設計,多位資深前輩老倌執手而教,而且有長期和而穩定的演出機會,演員又可以互相觀摩和從旁學習。在此過程中,他們慢慢摸索自己的位置和行當,其中有天份的得以脫穎而出,從而為粵劇界製造一些「新星」。

今年是第十年,有127位新秀,34套戲68場長劇演出,讓新秀演出不同種類的戲,另設有學生場,中小學生在學校安排下會聯群結隊而來,從而既培養年青演員,也培養年青觀眾。筆者數年前為計劃擔任過評估工作,總覺得活動最可貴的地方,是有一種正面、快樂而團結的感覺,不論教的、學的、看的,大家都對粵劇情有所鍾,一心希望粵劇向好。汪主席聽到這裏,也帶笑地說:「是啊!觀眾很投入,他們覺得自己有份培養這些新秀!」的確,在油麻地戲院觀看新秀演出,有一種不一樣的親切氣氛,這感覺,抽象,但又具體而真實。

撰文:潘步釗

來源:橙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