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找到我的舞台 香港藝人製片人李易臻扎根內地十年

香港藝人、製片人李易臻自2012年來到北京,已遊歷過內地99個城市,如今正打算在11月的30歲生日前,達成100個城市的心願。然而在他心中,最愛的還是北京,他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對記者說:「北京有接地氣的 『土』,煙火氣傳遞着這個城市對異鄉人的溫暖,北京也有國家給足的發展空間,是年輕人打拚奮鬥的最佳追夢地。」

香港藝人、製片人李易臻

談及李易臻與北京結緣的這十年,還得從一個「飄窗廣告」(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廣告)說起,這被他稱為「宿命般的相逢」。當年在澳洲讀書的李易臻,某天打開網頁,看到屏幕上飄過一個四方小框,竟然是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廣告。在那個通話靠Skype、聯絡靠QQ的年代,飄窗廣告算得上是網絡新鮮貨。「第一眼看到還以為是 『詐騙』,或許是難以置信, 『宿命』就這樣飄了過來。」他談起這段「緣起」依舊笑得合不攏嘴,「若是沒有這個飄窗,我可能今天還在澳洲。」懷着好奇打開一看,距離報名結束還有最後十分鐘。他決定趕上這趟末班車,迅速填寫了個人信息,從此打開了人生新篇章。

李易臻在中央戲劇學院畢業。

從澳洲考到中央戲劇學院

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他事業發展的地點,也改變了他的專業方向。在澳洲時,李易臻的專業方向是創意方面的藝術和視覺,報考中戲後,經過一系列的考試和試鏡,成為了表演系的一員。他表示:「因為是港人,當時參加的是港澳台聯考,與高考意義相同,但內容不同。」他說,「後面的聲台形表(聲樂、台詞、形體、表演)考試,與其他內地藝術生是一樣的。」

回憶起當時的試鏡,他依然對「即興表演」環節念念不忘。當時,老師隨機分配了5人一組,說道,「題目是 『網吧門口』,好,開始表演吧。」他的驚訝之情溢於言表,向記者敘說時還很激動,「當時就傻了,懵了,同組誰也不認識,更沒有提前商量,真的是純即興,這段印象深刻極了。」 不過結果很好,李易臻順利通過重重考驗,開啟了演員生涯。

2012年,正趕上中央戲劇學院啟用位於北京昌平的新校區。因老生都在南鑼鼓巷的本校區,那年的昌平校區裏只有大一新生。「中戲整體不大,我那屆大概不到1,000個學生,香港人只有我一個。」李易臻說,儘管如此,他卻從未有過生活或交友方面的障礙。在較為偏僻的新校區,他很快與大家打成一片。「我交到了很多朋友,跟導演、化妝、表演、戲劇管理(製片)等專業的同學關係都很好,後來我們這幫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們,一起攢了個班子。」正因如此,短片藝術電影《臨星之夜》誕生了。這是他第一次做執行製片的電影,分別入圍了第71屆康城電影節、第15屆地拉那國際電影節短片主競賽單元,以及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一角」單元。

《臨星之夜》主創團隊參與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抱守初心 追求藝術極致化

直到現在,他依然堅守當時的初心。「那時大家都沒錢,預算很緊很少,整個過程很苦,但我們一幫同學都抱着同一個理念做事,做片子的初心就是單純地想做一個好作品,追求藝術理想極致化。」他認為,這在浮躁功利的社會,是很難得的。無論何時何地,抱守初心,是他需要終生銘記的。

雖然當年來到北京,可謂陰差陽錯,機緣巧合,但李易臻真真切切地愛上了北京這座城市。後來,他的母親和外婆也都來到了北京。他坦言,包括香港在內,北京也是自己最喜愛的中國城市。「這裏發展迅速、生活便利,最重要的是它對來自各地、各行各業的年輕人都有着很強的包容度,並且提供了多層次的發展空間。」他說,「尤其是對做文化藝術類的人,機會更多,包括價值觀的打造,北京都獨樹一幟。」

2017年11月,李易臻(左三)參加歐洲地拉那國際電影節,與TIFF主席Argon Domi(右一)聊天。

「這裏是『最中國』的地方,中國發展得怎麼樣,看北京就知道了。」他說道。他特別點讚了過去兩年來北京對新冠肺炎的防控,「雖然疫情反覆,但尚在可控範圍內,我們心裏很踏實。」走在北京的街頭巷尾,李易臻感受到了裊裊煙火氣,讓他覺得,自己是真實的,自己的奮鬥是真實的,收穫也是如此。

大三那年,李易臻回到了本校區。中戲的本校區位於南鑼鼓巷,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這條胡同與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已有740多年的歷史。對歷史文化情有獨鍾的李易臻如魚得水。「這裏簡直是人傑地靈,挨着什剎海,分叉出多條歷史悠久的胡同,離故宮也很近,有了 『地利』的優勢,便常常去蹓躂,」他說,「老北京胡同的韻味,歷史沉澱的魅力,我很喜歡去感受、去發現,這些也給了我很多藝術靈感。」

拍紀錄片聚焦內地港人故事 各方聚力呈現真實的祖國

在北京多年的李易臻,一直希望內地和香港能更深入地了解真實的彼此。這樣的念頭,隨着公益系列紀錄片《內地港人·百人百事》的籌拍和播出,成為現實。該片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倡議、中國香港(地區)商會策劃出品,李易臻擔任總製片人。談及這段經歷,他感受最深的,是一股「向心力」。

此部紀錄片聚焦100位在內地求學、創業、工作的香港人,圍繞他們的工作、生活、夢想、家庭、社會貢獻、城市探索、專業精神、福利機遇等,以系列短片形式記錄和呈現100個各具特色的真實故事,折射出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香港人全新的精神面貌。

李易臻作為《內地港人·百人百事》總製片人參加首映式。

「在規劃、策劃、執行、落地的整個過程中,無論是出品方、拍攝團隊,還是受訪人,甚至是朋友,知道我們在做這件事情後,都非常齊心協力,」他語氣激動地說道,「他們願意貢獻資源、想法、精力,願意為這部紀錄片背後的人文價值,提供方方面面的幫助。」他認為,這種不求回報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他最為始料未及。「大家在大義面前會凝聚在一起,變成一個拳頭,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希望通過香港群體在內地的現身說法,表達心聲、分享經歷。」他說,一方面讓在港的港人看到內地真實的生活,另一方面讓內地人認識到更多元化、更貼近現實生活的香港人,此外也讓海外看到,香港與內地之間真實的關係和相處方式,幫助他們跳脫出某些輿論的誤導,更全面、客觀地作出判斷。

港劇組效率高靈動性強 內地老戲骨藝術魅力大

獻禮香港回歸25周年的重頭劇《獅子山下·情》預計將於今年7月上演,這部劇將以大時代、大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兩代人在「獅子山下」不懈打拚,見證香港時代變遷的故事,首次全景式地呈現香港1984年以來的大事件。該劇由潘冠男擔任總製片人,陳寶華擔任總編劇,黃覺、胡杏兒、李治廷等主演。李易臻也參演其中,在該劇中飾演胡杏兒的兒子,這也是他成為演員後,第一次與真正的香港劇組一起拍片,感觸頗深。

在《獅子山下‧情》中,李易臻(左一)與李治廷(右二)等年輕演員合作。

他認為,香港影視行業經歷了一個最自由的野蠻生長期,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拍攝《獅子山下·情》時,他感受到,香港劇組在創意執行的基礎上,會有更多的靈動性、更多的自由空間去嘗試可能性,換言之,創作空間會更大。當然,執行效率也很高。

獻禮香港回歸25周年的重頭劇《獅子山下‧情》預計下月上演。

談及內地,他則對古裝戲劇組的正統嚴謹和老戲骨的藝術魅力讚嘆不已。曾經在《大秦賦》中飾演甘羅一角的他,與李乃文、段奕宏這樣的內地老戲骨有過不少對手戲。「他們身上有着內地戲劇教育體系下成熟的表演風格,很符合正統古裝劇的表演氛圍,塑造角色的專業性和藝術感染力,都讓我感到欽佩,也學習到很多。」

在劇集《大秦賦》中,李易臻飾演甘羅。

話你知

李易臻是香港藝人、製片人,2012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響應2015年高雅藝術進校園,參演中央戲劇學院專場話劇《拿箱子的人》。參演電視劇《東風破》、電視劇《大秦賦》、電視劇《獅子山下‧情》等。他擔任執行製片的短片藝術電影《臨星之夜》,分別入圍了第71屆康城電影節、第15屆地拉那國際電影節短片主競賽單元,以及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一角」單元。2021年,擔任公益系列紀錄片《內地港人‧百人百事》總製片人。

來源:香港文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