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藝術推手郭浩滿 令世界看見中華文化實力

郭浩滿見證中國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剛剛開始萌芽。經濟發展方興未艾,公眾對藝術了解尚淺,推廣行業未成風氣的情形下,當時的中國藝術家儘管辛勤耕耘,卻難以得到應有的回報,海外對於中國藝術的了解,也仍舊停留在古老的作品。正是在此時,藝術品經紀人郭浩滿毅然選擇了以自己畫廊為平台推廣內地藝術家,不計代價將他們的作品呈現給香港、海外觀眾,抱着這份對中國藝術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自信與篤信,他帶領自己創立的畫苑一路走過回歸以來的25年,為無數中國畫家打開藝術生涯的光明前景,亦迎來香港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1993年郭浩滿主理藝廊北京展示中心開幕。

1997年7月1日,就在香港回歸之際,郭浩滿正於香港會展中心為身在美洲工作決定將返港定居的林文傑舉辦一場「萬水千山總是情」畫展,煙花綻放時刻,郭浩滿和一眾嘉賓站在落地窗邊欣賞,如今想起仍無限感慨:「見證了歷史轉變,香港有了新起步,那時就希望,有朝一日中國藝術品可以更舉世矚目。」25年倏忽而逝,他初心未改;而當年煙花璀璨下的許願,也已逐步實現。

助內地藝術家進入國際視野

1997年6月郭浩滿操刀舉辦萬水千山總是情——林文傑畫展。

郭浩滿喜歡畫家張大千「棄屋購畫」的逸事:抗戰勝利後,大量御藏文物流散民間,正準備在北京購屋定居的張大千偶然得知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已被北京玉池山房收購,此畫乃歷代帝王藏品,堪稱國粹,於是他果斷放棄置業,以黃金五百両的巨款將畫作收入囊中。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處於騰飛階段,藝術品市場也散發生機,自小喜愛藝術、研習繪畫、篆刻的郭浩滿,見到一張梵高作品可以拍出兩億多的價格,而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卻無人問津,即使是齊白石這樣的名家,一張畫作也不過百餘元,心有不忿。那時剛剛積累了「第一桶金」的他,毅然決定投入藝術推廣的事業。

「當時去內地探訪,發現許多畫家日子都過得很艱難,家中光線昏暗也沒有書桌,用一塊床板搭在學生的小書枱上作畫;一些年老畫家健康也出問題,技藝退化到畫不出新的作品。」郭浩滿將視線放在了中青代的畫家,他大膽採用先收購再推廣的方法,看中的畫家先買斷他的作品,然後再為之舉辦展覽。當時他身邊的人都覺得此舉不妥,買來再推廣,賣不掉怎麼辦?之所以堅持,是因為郭浩滿見到很多技藝精湛的畫家,嘔心瀝血創作卻得不到回報,漸失家人的理解支持,狀況艱難:「有了收入,他們才能安心創作。」就這樣,他與許多當時還寂寂無名的藝術家結下不解之緣,其中很多人都成了當今如雷貫耳的大師級人物。

辦上千場展覽 出版兩百餘畫冊

「全球水墨畫大展」將中國寫實水墨畫帶到國際舞台。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香港為中國藝術家舉辦展覽,條件往往十分簡陋:小小一間房,四面牆做展板,畫作由天花掛到地上,再用圖釘固定。郭浩滿覺得難以接受:「這樣人家怎會看得起中國藝術呢?於是我們先把作品裝裱好——『穿上靚衫』再見人。」後來,他又發覺辛辛苦苦做一個展覽,因當時資訊遠沒有今日發達,影響範圍十分有限,於是他主理的雲峰就開創先河,開始出版展覽畫冊,令更多觀眾看到作品。郭浩滿笑言,當時印畫冊非常昂貴:「為了展覽做出版,已經是『妹仔大過主人』的代價。九十年代初我們舉辦畫家王明明展覽,為做得盡善盡美,我們出版了一本精裝硬皮大畫冊,印冊費用了21萬,當年這樣多錢已經夠買一間小小住屋。」在這種高端推廣的模式下,越來越多海外觀眾藉着郭浩滿畫廊的這扇「窗」了解到中國實力派畫家,中國藝術也開始受到國際關注。時至今日,畫苑已舉辦了上千場展覽,出版了兩百餘本畫冊。

郭浩滿坦言自己從小就喜歡理性思考,從事這一行業也一直遵循事物發展規律:「首先收集優秀作品,然後透過展覽、出版宣傳,令更多人看到,可能十個人中有一個會買,但在香港、世界,更多人看到中國藝術家的存在,市場就慢慢培養出來。」藝廊自1986年在香港成立後,也逐步在北京、上海、廣東開設分部,一路促成也見證了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與成熟。

將「全球水墨畫大展」帶進灣區

「全球水墨畫大展」有一眾內地書畫藝術家參與,兩地畫家藉展交流。

「回歸之後,香港與內地藝術界交流活動變多,官方、半官方的都有,與此同時,內地藝術市場的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畫家的社會知名度不斷提升。」香港有着自由港的優勢,郭浩滿認為這是得天獨厚的藝術交流條件,在很早之前,他就萌生了舉辦大展的念頭:「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但只得蘇富比、巴塞爾可以引起世界收藏界關注,我們是否也可以在香港做一次高水平的東方藝術大展呢?」於是在2017年,他策劃了著名的「全球水墨畫大展」,向全球藝術家收集水墨作品評選出500張舉辦展覽,以向世界彰顯東方藝術的實力:「中國傳統花鳥人物已有幾千年歷史,近十幾年又出現了動物畫、現代水墨,不少藝術家在此之中做了很多努力,才令到這些作品在拍賣場得到關注,我想令國際看到我們東方水墨的發展現狀。」

郭浩滿坦言自己「一邊探路一邊前進」才創造了「全球水墨畫大展」,將一個民間發起的活動做出影響力,成功得到香港特區政府支持,並給予資源將之打造成香港一大文化品牌。今年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全球水墨畫大展」亦是香港中聯辦慶祝回歸的活動之一,由香港文聯支持的「2022年『全球水墨畫大展』走入大灣區」活動將展出來自世界15個國家及地區藝術家所創作的500幅畫作,於香港展出後選出300幅到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進行巡展。

從藝術家個人推廣到東方藝術大展,郭浩滿認為「全球水墨畫大展」是他藝術推廣之路的一大成就,亦是內地與香港、全球藝術交流的里程碑:「是從一個小小夢想開始,做着做着做成了大型推廣活動。藝術家個人推廣固然重要,但始終一個人的影響和號召不夠大,大型展覽可以吸引到幾萬人來參觀,公眾關注度遠超過個人展覽,意義非凡。」

對香港藝術市場有信心 盼成立國際藝術學院

郭浩滿主理多場水墨藝術家的講座,此場為著名畫家何百里講座。

香港回歸後,郭浩滿發覺社會的一大問題在於年輕人不了解中國歷史和內地發展,只看到內地近百年悲慘的一面,而看不到中國歷史上輝煌的部分。隨着舉辦「全球水墨畫大展」願望實現,郭浩滿仍有一個未竟的心願,就是希望香港可以成立一個國際藝術學院。

為年輕藝術家拓空間

「十幾年前我曾向政府提交過一個詳盡計劃,探討以香港為基地成立藝術學院,應當怎樣架構、需要多少財政開支,但未有得到回應。我們可以請到內地、香港、台灣的大師級藝術家作為教授,我可以保證這個藝術學院實力一定可以達到整個大中華地區最高水平。」郭浩滿提及,香港藝術家地位不高,有時不得不開班教學以彌補收入,而開辦藝術學院,可以多一些容納藝術工作者的職位,同時從事文化藝術行業的年輕人也可以得到專業培訓,大有作為。

他也觀察到,儘管許多人認為自己不懂藝術,但不同背景、職業的人,對藝術的審美品位其實沒有太大差異:「幾十年來我發現,大家看畫其實『所見略同』,當普通人投資藝術品時,選畫的準確度可以達到至少80%,從事藝術或設計行業的人則可以達到90%以上。」他認為人從小到大其實無不是處於視覺訓練過程中:「小朋友喜歡被漂亮姨姨抱,是因為他覺得美的事物是安全可靠的。許多客人即使沒有經驗,也可以一眼看中最好的那張畫,『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這話不假。」

好時代是信心來源

「全球水墨畫大展」祝捷會上,特首林鄭月娥向郭浩滿頒發感謝狀。

同時他也認為,現代藝術家水平亦在不斷提升:「我們進入信息時代,觀眾見多識廣,藝術家視野比前一代也打開更多,這是個很好的時代,我對現在的藝術家有信心。」郭浩滿始終篤信中國畫家的智慧從古至今都是超凡的:「中國人發明了散點透視,發明了移動視點,可以將冬天、夏天,或是北京、深圳的景致融於同一幅畫中;中國人發明了漸變畫,看似沒什麼其實其中大有內容,從清晰到虛無;中國人也發明了花鳥畫,繪出鳥穿插遊走,飛行的姿態中誕生了一個空間……中國繪畫是帶有文學性和思想性的。」

情懷不泯 續推中國木雕 令世界看見中華文化實力

回望自己一路走來,郭浩滿覺得很開心:「成績都算不錯,很多人也說,你也算無憾了,中國美術史這幾十年,你已建功立業。」儘管已經75歲,他仍保持着年輕進取的心態:「我也曾有過入不敷出的階段,賣樓撐事業,但沒覺得有什麼,有壓力,我都當是挑戰。」

面對藝術推廣事業,他仍有無限眷戀,也未曾停下前進的腳步:「中國藝術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好好推廣。」

十多年前,郭浩滿忽然被千工床的精美雕工吸引,發現了中國古建築雕樑畫棟中木雕藝術的巧奪天工,因此在中山創辦了一間明清建築家居木雕藝術館。「見到市場上畫作越賣越貴,而如此驚為天人的瑰寶卻無人留意,我覺得很可惜,於是購藏了許多放在藝術館中供公眾觀賞。木雕的大師功底令人震撼,相信觀眾看完就可以感受到,除了晚清的稍微低落,中國其實一直處於世界巔峰。」

郭浩滿認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找到一條強國富民的道路:「按照社會發展規律,經濟發展到某個階段,人們就開始追求精神生活,藝術品市場就是這樣產生,隨着中國的經濟騰飛,生活安康富足,藝術品在未來會越來越受歡迎。」

來源:大公文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