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書展品故宮 吳志華與劉小康講述故宮緣

隨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香港掀起「故宮熱」,今年書展,各出版社也推出了不少故宮主題的書籍。日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與著名設計師劉小康就現身書展,在講座「中華五千年文化——紫禁城的故事」中與讀者分享自己和故宮間的緣分。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中)與著名設計師劉小康(右)出席書展講座。

吳志華闡述對於香港故宮館策展的思考,他表示市民對於博物館主要的稱讚來自「建築氣度、國寶精品、策展心思」三方面,並認為故宮館是個很好的載體去講好中國故事,而香港是個很好的平台去做另類的演繹,且能擴大觀眾群。他又指出,策展手法在於着重發掘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聯繫,及透過多媒體展品來展示歷史資訊,「文化不單單要認識,還要感受、參與及傳承」。他續指,追尋「不一樣的故宮」,其實代表了「香港似乎在尋找自己的特色,同時要與國家做出整合,正正要做到不一樣,才能體現出中國文化的 『一體多元』。」

設計師劉小康則憶述他與故宮的三次「邂逅」。第一次是1978年暑假遊北京故宮,當中的九龍壁令他最為震撼,「龍的做工很精美、很生動、很有力量感」,之後北京的影像一直在他的腦中徘徊,以至於設計2000年北京申辦奧運的海報和紐約藝術指導協會(ADC)成立80周年海報時都有用九龍壁作為參考。第二次則是2006年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大觀展,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展示的中國茶文化。最後一次則是2019年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做形象設計,博物館的logo最初的概念來自龍袍,不斷修改後,最後成品的四方形和顏色分別來自中國古代建築的藻井和琉璃瓦。他亦將相關的形象引申至文創產品及故宮館的貴賓室「士林館」中。吳志華補充說,希望未來能將「士林館」開放給公眾,例如舉辦一些文化沙龍雅集,「藝術文化不只是專家的事情,人人都能參加。」

香港故宮的logo由著名設計師劉小康設計。

吳志華最後表示,在與觀眾產生連接之餘,更要將中國文化帶到世界。他認為,博物館下一步是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觀,不能故步自封,於是邀請在場20歲以下的年輕人發言,一名觀眾表示:「展覽更加新型,及多能表達出歷史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不要好像在看歷史課本,這樣才會讓學生和年輕人對中國文化有更多接觸。」劉小康則笑說可以從《延禧攻略》看起,而吳志華則認為未來或許能加入「清宮文化」的展廳,將正面的信息傳遞給年輕人。

走進今年書展的展廳,會發現介紹故宮文化的書籍頗多,且大多包裝精美、圖文並茂。其中,香港商務印書館就出版了《紫禁萬象——故宮文物的故事》,此書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故宮博物院聯合編製,圖文並茂地介紹九十件真品。此書亦是首本通過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來講述清朝故事的中英雙語出版物,為了避免冷冰冰地闡述文化史實而缺少生活氣息,書中每件物品的講述,都從紫禁城內特定的人物、地點或事件切入,以說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由此讓讀者了解故宮的物寶天華、大千世界,從中窺探中華文化的底蘊。

香港商務印書館推出中英雙語版《紫禁萬象—故宮文物的故事》(Tales of the Forbidden City)。

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另一套出版《故宮三寶》則將《故宮·國寶》、《故宮·宮廷生活》和《故宮·宮殿》三冊合為精品套書,主編皆是赫赫有名的文化大家。其中,《故宮·國寶》由著名美學家朱光潛主編,是故宮博物院首次以畫冊形式展示國寶級文物;《故宮·宮廷生活》則是全球第一本系統介紹清代宮廷生活的大型畫冊;《故宮·宮殿》由著名古建築專家于倬雲執筆,系統而完整地展現故宮的建築理念、藝術及工藝。

中華書局則帶來《大故宮》(3冊)和《故宮營建六百年》,前者是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的力作,後者的簡體版曾獲得「2020年度中國好書」和「文化遺產十佳圖書」榮譽。而對於想要了解故宮文化的小朋友,新雅出版社的《貓小兵故宮樂遊團知識遊戲書》系列及香港三聯書店的「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都是不錯的選擇。

中華書局展區,閻崇年的《大故宮》系列是重點叢書之一。

三代設計師 一個創意夢

另外,中華書局推出國際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劉小康與高少康等合著的《兩地三代創意三重奏》,本書一套三冊,分別為《水墨設計·設計水墨》《椅子戲》和《生活是設計的全部》。

國際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劉小康與高少康等合著的《兩地三代創意三重奏》。

靳埭強、劉小康與高少康是國際著名設計師。經他們設計的品牌包括中國銀行、周生生、深圳機場集團、重慶城市形象、PMQ、榮華餅家、獐子島、香港科技園、屈臣氏蒸餾水、五谷磨房等等,三代人的設計橫跨中港兩地不同類型產品和機構,在如何能利用品牌設計提升產品銷量和公司形象方面甚具實際經驗和策略心得。

書展期間,靳埭強、劉小康與高少康(視像)三人於會展中心舉辦新書講座,分享靳劉高的創作思路與觀點,以及他們對藝術的孜孜以求。

綜合香港文匯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