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遺之正一道教儀式傳統

中國道教的歷史約有2000年,其中「正一」和「全真」分別為道教傳統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道派。天師道教團(又稱正一道或正一派)於東漢末年興起,在10世紀開始獲得官方正統地位並在民間得到普及;天師道道士在國家祭禮及地方廟宇的節慶活動中,進行祈福禳災等正一道教儀式,大部分天師道道士會維持俗世家庭生活。

香港的正一道教儀式傳統主要來源於清代民國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可分為新界及市區兩個正一派儀式傳統。

新界正一道教儀式傳統主要來自東莞及新安地區的正一派,大約在19世紀中葉,其齋醮儀式活動已開始流行於新界各鄉村地區。新界正一派道士在鄉村長期擔任鄉村裏各種齋醮儀式中人神溝通的中介角色。新界正一道教常見的齋醮法事包括太平清醮、安神、祠堂開光儀式、廟宇重修儀式、廟宇開光儀式及躉符等祭祀活動,其儀式規程可説保留得較為完整。

道長進行禮斗儀式。

香港市區的正一道教儀式傳統可追溯至19世紀中期。早期的市區正一派道士主要從事紅事(吉事)儀式。由於近海漁民族群的習俗儀式繁多,為正一道士提供很多受僱進行道教儀式的機會。市區正一道士多於漁民集中的地區附近開設道館(或稱道院),提供出生上契、婚嫁、神像開光、禮斗安神、除疾禳災及新船下水等紅事科儀。現存的市區正一道館主要自民國後期遷到香港。不過,隨着漁民族群逐漸移居岸上,產業改變,相關的正一紅事儀式需求因而大減。現時市區正一派道士大多改以殯儀館的白事(打齋)為主業。

道教正一派道長主持紅事。

香港的正一道教儀式傳統屬於傳統節誕或喪葬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當地方社群舉辦慶賀神誕、打醮、開光等傳統宗教活動,或遇上生死大事,民眾也會請正一道士主持相關儀式活動。習俗化了的正一道教儀式傳統因而能夠繼續在香港本地傳承和發展。

參考資料: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