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灣區江河你見過嗎?
灣者,水曲也。水,潤澤萬物,生生不息。
粵港澳大灣區,豐富的網狀水系,最後形成由粵出海的八大門,最終融入南海。江海相融、融會貫通,水乳交融、其樂融融,一個「融」字,足以體現當今世界,如大海潮汐,起起伏伏、浩浩蕩蕩,共同發展,形成全球命運共同體,成為全球發展總趨勢。
8月,一群來自粵港澳的攝影師雲集南粵「千島之城」——珠海,展開以「水」為主題的攝影采風創作。接下來的一個月,攝影師們將分作兩路,趕赴珠江、西江、東江、北江等沿途的地標,通過鏡頭記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摄-704-600x449.jpg?v=1660035359)
摄-704-600x293.jpg?v=1660035396)
摄-704-600x401.jpg?v=1660035430)
摄-704-600x409.jpg?v=1660035464)
摄-704-600x401.jpg?v=1660035556)
在珠海,攝影師們沿着珠海市的母親河——前山河,捕捉這座海濱之城的煙火氣息;登上珠海市第一高樓——橫琴國際金融中心,俯瞰珠澳兩岸的璀璨夜景,為大灣區一隅的蓬勃發展留影。
摄-704-333x500.jpg?v=1660035606)
站在珠海市加林山上,「95後」澳門青年攝影師官宏滔看到橫琴的高樓後感觸良多。從小在澳門長大的官宏滔,見證了磨刀門水道對岸的橫琴是如何從一片灘塗發展為高樓林立的新城。他坦言,高速發展的橫琴對港澳青年越來越有吸引力。這也是他選擇到橫琴創業的原因。
摄-704-600x401.jpg?v=1660035649)
沿珠江北上,攝影師們前往名人故里中山市。儘管小雨淅淅瀝瀝,但大家的熱情絲毫未減。來到深中通道橋下的江邊,中國(香港)華僑攝影學會創會會長黃松輝感慨遇上了難得一見的雲霧天氣,他顧不上濛濛細雨,將無人機升上高空,透過螢幕尋找各種拍攝角度,力圖將大橋的曲線完美地呈現。隨着無人機在雲霧中穿梭,「天空之橋」的壯美一覽無遺。「中山是一個好地方,希望香港的朋友可以多來這邊。」曾多次來過中山的香港攝影師陳體根也驚訝於建設中的深中通道原來如此壯闊。
在肇慶,攝影師們首先來到西江入境廣東第一段的封開縣賀江碧道畫廊。這裡河道蜿蜒、江水清澈、江岸林茂竹秀,形成27個灣、28個半島及國內少有的回環形濱河景觀。「一江貫群山,兩岸列仙岫」的獨特水景觀令攝影師們陶醉。「封開太美了,山美、水美、人更美!」在紅霞滿天的西江邊,來自香港的攝影師彭邦拍到「大片」後感慨。
摄-704-600x328.jpg?v=1660035704)
摄-704-600x401.jpg?v=1660035776)
摄-704-600x401.jpg?v=1660035811)
-摄-704-600x418.jpg?v=1660035848)
摄-704-600x401.jpg?v=1660035885)
摄-704-600x401.jpg?v=1660035918)
摄-704-600x462.jpg?v=1660036057)
-摄-704-600x401.jpg?v=1660036092)
-摄-704-600x401.jpg?v=1660036128)
摄-704-600x401.jpg?v=1660036175)
西江之水,浩浩湯湯,祥雲飄飛,青山疊翠。攝影師們的鏡頭又對準了「三山三江一河」的雲浮。盛夏郁南,南江邊的古碼頭講述着商貿往來的歷史故事。攝影師們首先來到郁南縣南江口碼頭,這片碼頭位於西江中游南岸、南江之出口,為南江與西江的交匯點。
-摄-704-600x374.jpg?v=1660036218)
攝影師們了解到,古時羅定、連灘的農產品及絲織品等貨物經過水陸兩路集散於此,東下廣州,直通香港,溯西江再貫通廣西全境。因此,這裡成為當時商人貿易往來及文化交流的繁榮之地。如今,毗鄰大灣區的雲浮正立足自身資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後花園。
摄-704-600x400.jpg?v=1660036256)
隨着「水·融」粵港澳大灣區人文攝影采風活動的進行,攝影師們將繼續沿着廣東的主要水系,用影像講述沿岸的經濟發展、文化傳承與社會民生。
來源:大美廣東(南方號)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