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平引領  六位亞洲設計新星參與  東西方高訂時裝展開跨文明對話

呂書練

時裝是否藝術?這是一個常見卻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不能一概而論。時裝在廣義上來說,是穿在身上遮體的實用性物件,但穿在身上的衣服好不好看?卻可以因款式因用料因搭配乃至因人的體形和神采等而異;但時裝肯定是可以很藝術的,當你走進高級訂製時裝 (Haute Couture)秀場或展場,或看到一位女士穿上一件製作精緻和造型獨特的高級時裝而令你的眼球凝固時,這時的時裝就是一件充滿創意兼具工藝美學的藝術品。

展覽現場,右為張叔平創作的燈光裝置作品《Love After Love》。

現正在香港尖沙咀海傍K11 MUSEA舉行的「The Love of Couture : Artisanship in Fashion Beyond Time」展覽正是將高訂時裝的工匠精神和工藝美學向大眾展示。展覽由K11 MUSEA和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共同策劃,除了展示來自V&A博物館館藏的12件英、法大師設計的高訂時裝外,也有六位分別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日本、韓國的新晋時裝設計師攜手呈獻其最新作品。時尚在展覽中打破時空界限,展開了一場跨越東西文明的對話。

展品之一:在1835-1840年期流行的英國平民婚紗,由Mrs. Catherine Rose提供。(相片由V&A博物館提供)

主辦方特別邀請本港殿堂級電影美術指導兼服裝及造型設計師張叔平擔任展覽設計總監,他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Derek Walcott的詩作 《Love After Love》(愛之後的愛)得靈感,創作了一幅同名燈光裝置作品,放在展場入口處。「這是一次由想像、創意與熱情主導的展覽,透過觀賞設計師如何重新塑造舊世紀的工藝與技巧,讓人大開眼界,亦給予我一幅精彩的畫布空間去創作及設計。」張叔平說。

擔任展覽設計總監的著名電影美術指導張叔平。

六位設計師從V&A博物館歷代英國及法國女裝珍藏中擷取靈感,以亞洲文化觸覺及從個人設計美學角度,創作全新的高訂服飾。設計過程展示時裝如何隨著時代演進、不同文化之間怎樣互相影響,並重塑時裝工藝的過去,呈現一百多年來如何為設計師們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

值得一提的是,高訂時裝雖然工藝精美、材質昂貴,一件動輒數十萬港元,只有上流階層才消費得起。但它作為一件藝術精品,充分體現了設計師及其背後技工團隊精益求精的精神和鬼斧神工的工藝美,卻值得欣賞。

展品之二:由Yves Saint Laurent為Christian Dior設計的1960年春夏季Polynésie晚禮服,由Mrs. Walther Moreira Salles、Cecil Beaton Collection提供。(相片由V&A博物館提供)

其實,早在2009年,香港文化博物館就曾舉行過類似的高訂時裝展覽「黃金時裳︰巴黎與倫敦1947至1957年」,由康文署主辦,V&A博物館籌劃,從該館借出設計大師在該時間段創作的100套華衣美服,包括為上流社會及皇室設計的日裝、酒會禮服及晚禮服,讓香港觀眾看到歐洲時裝設計最具藝術氣息、最富幻想力和最具震撼力的一面,那也是時裝史上最輝煌的「黃金十年」。

「黃金時裳」展覽上展示的Christian Dior的「采米爾」晚禮服。(相片由V&A博物館提供)

當年的「黃金時裳」展覽重點放在歷史,呈現歷史遺留下的瑰寶,今日的「The Love of Couture」卻在銘記歷史與傳承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當代美學,並展望未來,所以,當我們欣賞承載了百年歐洲文化的古老服裝時,也為亞洲新一代富於想像力的作品驚嘆!

展品之三和四:十九世紀末(左)及二十世紀初的英國日間小禮服,緊身胸衣與裙撐上寛大的垂褶裙襬及皺褶飾邊形成鮮明對比。突顯當年流行的S形輪廓。(香港文聯網)
穿在身上的高訂時裝,圖為日本設計師岡崎龍之介(左)和香港設計師Celine Kwan作品。

正如K11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鄭志剛說,「時裝歷史的發展進程反映著傳統、工藝、創意以及社會變遷。」但是,是次展覽除了展示V&A博物館的珍貴收藏品外,更重要的是,與一眾別具個人風格的出色設計師合作,「他們以過人天賦及獨特視野重塑及以當代方式重新演繹歷史。這次聯手充分體現我們的使命——為新一代藝術家提供舞台,並為東西文化的深刻交流創造機會。」那麼,我們就來欣賞六位亞洲新一代設計師的藝術結晶品吧。

高訂時裝被喻為「流動的雕塑品」。圖為小泉智貴(Tomo Koizumi)作品。

2021年畢業於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的香港設計師Celine Kwan是其同名品牌CELINE KWAN的創意總監,主修時裝印花的她擅於以鮮艷色彩和活潑風格來詮釋經典女裝。她希望打造一個注重生產道德、追求創新科技又富於包容性的品牌,更期望設計不受時空所限並可以一代代傳承下去的永續時裝。

香港設計師Celine Kwan作品。(香港文聯網)

戚玥琪(Yueqi Qi)是另一位畢業於「聖馬丁」的設計師,主修女裝針織,曾擔任巴黎Chanel 的刺繡設計師,2019年創立同名品牌YUEQI QI。戚玥琪創作深受中國經典愛情傳說啟發,作品呈現浪漫的復古美學。過往作品中,有刻上「愛」字的玉石玻璃珠鏈,洋溢中國色彩,又極富現代感。她擅於從串珠技術及刺繡等中國傳統工藝汲取靈感,甚至以獨特的串珠技術,將珠子織成面料,另將精緻的刺繡配以西式剪裁,營造令人驚喜的中西文化碰撞效果。

內地設計師戚玥琪(Yueqi Qi)作品。(香港文聯網)

另一位內地背景的設計師李森森(Sensen Lii)畢業於比利時時裝名校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2019年創立品牌WINDOWSEN,名字由電腦操作系統Windows 與自己的名字拼音Sen拼成,象徵著荒誕宇宙與現實生活對話的窗口。他以創作充滿戲劇感的超現實時裝作品聞名,勇於挑戰傳統,將世俗規範徹底粉碎。他將高訂女裝及機能運動男裝合而為一,透過模糊兩性的區別,為男、女裝重新定義。他亦嘗試顛覆大眾對時裝物料的既有想像,將歐式宮廷服的緊身胸衣及蓬蓬長裙,混搭運動面料頭罩。

內地設計師李森森(Sensen Lii)作品。(香港文聯網)

岡崎龍之介(Ryunosuke Okazaki)於1995年在日本廣島出生,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學士及碩士課程均主修藝術和平面設計。2018年創辦了同名品牌RYUNOSUKEOKAZAKI。出生地1945年遭受原子彈蹂躪的歷史傷痕,對他影響尤深,所以,其大部分作品都圍繞「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和「祈願」兩個主題創作,紙鶴、古老陶器等宗教及祈願元素,常見於其設計中。在這四件作品中,他從祈求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繩紋陶器、敬拜自然的日本神道教中汲取靈感,打造猶如藤蔓般的懸垂織物,並以雙手編織出一種禱文式的時裝語言,藉以向大自然致敬。

日本設計師岡崎龍之介(Ryunosuke Okazaki)作品。(香港文聯網)

小泉智貴(Tomo Koizumi)1988年出生於日本 ,在母親薰陶下,自小接觸時裝。14歲翻閱時裝雜誌時,初見 John Galliano 為 Christian Dior 設計的作品,即萌生起踏足時裝界的念頭。2011年於國立千葉大學修讀藝術期間,他因作品得到時裝店店主賞識而獲鼓舞,繼而創立了自家時裝品牌TOMO KOIZUMI,2019年2月,其首個時裝秀於紐約時裝周亮相。在2021年東京奧運開幕典禮上,日本歌手米希亞穿上他設計的華麗晚裝演唱日本國歌,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他將荷葉邊元素運用得出神入化,鮮艷的色彩配以誇張的輪廓,是其設計特色。

日本設計師小泉智貴(Tomo Koizumi)作品。(香港文聯網)

Sohee Park,又名Miss Sohee,1995年生於韓國,現常居倫敦。2020年畢業於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的她,擅長手工刺繡、印花設計及手工染色。她常將韓國民族藝術融入設計,著力描繪老虎、喜鵲、花朵、蝴蝶、海浪及山脈之美。 她選用的時裝面料及顏色,亦經常糅合紅色、藍色、黑色、白色及金色等韓國傳統色調。

其充滿民族文化特色的設計在西方社會頗受落,作品不但獲多份著名時裝雜誌如《Vogue》、《Elle》及《 W》刊登,也獲著名的意大利品牌Dolce & Gabbana 贊助,於米蘭時裝周亮相,成功踏上國際舞台。她也曾參與LVMH Zero Waste 企劃,採用菠蘿皮革及香蕉織物等可再生物料,積極推廣永續時尚。

韓國設計師Sohee Park作品。(香港文聯網)

「The Love of Couture」展覽日期:即日起至 2023年1月29日。地點: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K11 MUSEA 6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