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及伊朗當代藝術家首次聯手呈現跨界作品  「書藝跨域」展覽正在舉行

呂書練

書法與國畫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和兩大表現形式,二者之間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書畫同源」更是中國傳統書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古今都有不少藝術家能書善畫,並作了許多嘗試。而在中東的伊朗,書法也是其歷史上最受尊崇的藝術形式之一,其藝術家們更常將其輝煌的書法藝術與其多樣化的裝飾結合出獨特的作品。

最近,一個跨越藝術界別、地域文化的大型展覽將為「疫後」的香港市民打開新的視野──由香港地脈基金會主辦、黃廷方慈善基金主要贊助的「書藝跨域︰香港及伊朗書藝展」正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於即日起展至3月8日,免費入場。

七位參展香港藝術家和策展人合照(左起):吳觀麟、馬達為、Yas Mostashari Chang、王無邪、林天行、王秋童、黃孝逵、何少中。

誠如主辦機構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主席趙式慶介紹,「中國和伊朗均爲絲綢之路上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兩者間的交流源遠流長,綿延千年。早於唐代,兩地間已有大量的貿易活動和文化藝術交流。」所以,是次展覽旨在透過較罕見的對比視角——書法,探索中伊兩地文化在藝術上的協同效應與差異。

趙式慶說,自古以來,伴隨着宗教的誕生,書法在世界各地皆被視為神聖的藝術。尤其是在中國和伊朗,書法藝術更是古代聖賢教誨的載體,讓他們的智慧得以記錄和傳播,其創作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冥想和修行。「因爲它是一種無可比擬的藝術媒介,可以同時滿足文人的感性和藝術追求,既能體現概念、哲理和價值觀,又能讓他們自由發揮各種詩意的想像。」

香港文化節創辦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主席趙式慶。(香港文聯網)

是次展覽就是兩地藝術家發揮詩意想像的結晶品。作為第八届香港文化節閉幕活動,此乃該文化節首次結合香港及伊朗的書藝作品聯展,並由香港水墨大師王無邪及伊朗業內專家Yas Mostashari Chang及Nazila Noebashari共同策展,呈現當代不同文化的書藝發展趨勢。

展覽的最大特色是,觀眾不但可以欣賞香港知名畫家如何融合書法於繪畫創作中而展現出獨特美感,同時看到伊朗當代藝術家們在同樣領域的嘗試,比較兩組文化背景不同的藝術家作品的異同和特色,他們如何將代表各自文化的文字融入創作中,並促進文明互鑒和文化交流。

王無邪(右)正向來賓介紹其作品。(香港文聯網)

香港區策展人王無邪表示﹕「香港畫家,從事水墨創作者,多兼擅書法,強化點線表現,亦有利於題字,作為畫面元素。其銳意創新者嘗試以文字、字母、符號入畫,由而跨入書藝的領域,作為中國書畫同源的當代詮釋。」

伊朗區策展人之一Yas Mostashari Chang同時解說﹕「伊朗的語文波斯語由於字型構造較複雜,故能提供無限的想像空間讓藝術家的創作馳騁。這次展覽將展示由(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到當代藝術傑作,並從中看到從技巧到使用媒介的進化與轉變。」

展覽現場:伊朗藝術家費雷頓‧奧米迪的《無題》系列作品。(香港文聯網)

除了展覽外,主辦方也於2月25至26日及3月4至5日在原地設置「擴增實境畫廊── 水墨處處」,供參觀者親自體驗創新樂趣──將傳統水墨畫與現代科技融合,即時創作屬於自己的水墨作品,再將作品上載到AR畫廊以擴增實境的形式呈現。此外,在3月4日則有一場「書藝互動」活動,由水墨大師王無邪帶領香港參展畫家即席揮毫,有興趣的市民可自由參與。

展覽齊集兩地頂級藝術家,共展出七位香港藝術家及12位伊朗藝術家合共56件書藝作品,包括51幅畫作、3件藝術裝置及2件雕塑,當中36件作品更從未於香港公開展出。本地參展藝術家的絕大部分作品皆是為配合主題於近年創作,並首次亮相。由於展品獨特,我們在此首先依次刊登香港藝術家作品,下篇再介紹伊朗藝術家及其作品

王無邪作品

作為香港新水墨運動的重要畫家之一,年逾八旬的王無邪創作水墨超過60年,身兼香港策展人的他既是畫家,也是詩人和哲人,這次參展作品也將李白、杜甫和老子的詩話文字嵌入矇矓的畫面,交融出新的異彩。

王無邪的水墨紙本《書興三十》。
王無邪創作於1965年的《客居》。他透露,畢業前夕的自己正處於回港工作還是留美發展的十字路口。
王無邪的《李白頌》。

黃孝逵作品

黃孝逵擅長運用黑白虛實的筆墨,與光影及色彩質感的表達,將水墨渲染發揮至極致,但這次的參展作品卻極為清淡。他說嘗試用畫畫的方法來寫書法,甚至用九方格寫字,畫面構圖分別是直式或横式窄身布局。

黃孝逵作品《山風水月》。(香港文聯網)
黃孝逵喜歡直式窄面的布局。圖中左邊為《猪年諸事》,右邊為《長壽》。(香港文聯網)

林天行作品

擅長書法的林天行以五幅《漢字起源》系列作品參展,他說,中國象形文字具有六千年歷史,所以,他一方面以漢字偏旁和部首表達對古代文人雅士致敬,又以石頭中的石字作為載體代表堅毅,而龍飛鳳舞的筆劃則代表時間的流逝。

林天行水墨宣紙設色作品:漢字起源(一)。
林天行展品一覽。(香港文聯網)
林天行站在作品前。右邊為《漢字起源(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八字龍飛鳳舞地馳騁其中。

王秋童作品

長期從事都市水墨研究和探索的王秋童這次將香港鬧市旺角和銅鑼灣的街頭招牌字融入水墨創作中,既表現香港繁榮的一面,又記錄這個現代都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同時以草書寫了清、明兩代書畫家鄭板橋、徐渭的詩作。

王秋童作品《花花世界》。
王秋童站在作品前。

何少中作品

將西方油彩和中國書法融為一體是何少中的新嘗試,近年走向抽象風格的他希望作品畫面能予人想像和遊蕩的空間,文字和畫面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觀者可以自行去解讀。

何少中作品《樹》。
何少中作品《宋詩一首》。
何少中及其作品《毛澤東詩詞》(左)。(香港文聯網)

吳觀麟作品

不斷鑽研水墨技法的吳觀麟說,將小時候臨帖的經驗和設計的基本功融入創作中,並將宣紙製成特別效果,將不同筆劃和書體的文字「投」入造型各異的宣紙中,將書畫融為一體。

吳觀麟最喜歡的作品《仿影二》。(香港文聯網)
吳觀麟站在作品《一念》和《一轉》之間。(香港文聯網)

馬達為作品

馬達為父親馬國權是著名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及篆刻家,他自幼承家學,成年後又遊學於眾多國畫大師之間。他在一次旅行中受西安碑林啟發,遂以佛像壁畫配以由石鼓文寫成的佛教經文構成了這組《篆書心經》作品。為了避免「黑老虎」,他給文字賦予色彩。

馬達為的水墨設色紙本《篆書心經》。
馬達為站在作品前。(香港文聯網)

相關文章